谄词令色 chǎn cí lìng sè

abcd式
拼音chǎn cí lìng sè
注音ㄔㄢˇㄘˊㄌㄧㄥˊㄙㄜˋ
繁体諂詞令色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谄词令色的解释
形容用阿谀奉承的话和讨好的神色来讨好别人。
出处

1.

《东周列国志》八○回:“勾践为人机险,今为釜中之鱼,命制庖人故谄词令色,以求免刑诛。”

2.

《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意思是巧言和讨好的神色少有仁爱之心。
寓意
提醒人们要警惕虚伪的奉承,提倡真诚和正直。
列子

1.

他总是用谄词令色来讨好上司,结果却失去了同事的尊重。

2.

在聚会上,有些人用谄词令色来接近名人,让人感到不舒服。

3.

她不喜欢那些用谄词令色来讨好她的人,觉得他们没有真诚。

4.

小王用谄词令色来赢得老板的欢心,但最终还是被识破了。

5.

公司里有一些人靠谄词令色爬到了高位,但他们的名声并不好。

谄词令色的翻译
德语
Schmeichelei und einschmeichelnde Blicke
日语
おべっかと愛想笑い
法语
flatterie et regards complaisants
英语
flattery and ingratiating looks
谄词令色的字意分解
chǎn
1:(形声。从言,臽(xiàn)声。本义:谄媚,曲意迎合 ) 同本义。
1:(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2:同本义。
3:诗文中的词语。
4:状纸;诉讼。
5:文体名,诗歌的一种 。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6:说,告诉。
líng
1:听从
2:名词
3:假设语气词。
lǐng
1:纸的数量单位, 原张的纸 500 张为一令。
lìng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2: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3:又。
4:命名。
5:使,让。
6:又。
7:命令;法令。
8:时令,季节。
9:酒令,饮酒时做的可分输赢的游戏。
10:词调、曲调名,即“小令”,又称“令曲”,一般字少调短,如词中的《十六字令》,元曲中的《叨叨令》之类。
11:官名。
12:县一级的行政长官。
13:名声。
14:鶺鴒。鸟名,大如鷃雀。
15:美善。
16:你的——尊称他人的亲属。
17:又。
18:假使,假设。
1:(会意。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仰承其脸色。本义:脸色)。
2:同本义。
3:又。
4:颜色。
5:姿色,容颜(多就女子而言);美色。
6:佛家语。指一切物质的存在。
7:履历,古称“脚色”,省称“色”。
8:物质(多指金银)的成分。
9:兆气,即古人烧灼龟甲占卜时甲上裂纹所呈现的征兆。
10:风景;景观。
11:天色。
12:生气;变脸。
13:惊惧。
shǎi

谄词令色,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chǎn cí lìng sè)。abcd式组合,谄词令色意思是:形容用阿谀奉承的话和讨好的神色来讨好别人。 提醒人们要警惕虚伪的奉承,提倡真诚和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