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正不阿 gāng zhèng bù ē

abcd式
拼音gāng zhèng bù ē
注音ㄍㄤㄓㄥˋㄅㄨˋㄚˋ
繁体剛正不阿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刚正不阿的解释
形容人刚直不屈,不畏权贵,不徇私情,铁面无私。
出处

1.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四:“有正大不阿,不行私谒者,便以为不贤。”

2.

出自《史记·屈原列传》,原句为“其志洁,其行廉,其言刚正不阿。”
寓意
强调个人品德的高尚,体现出对正义和公正的坚守。
列子

1.

他在处理纠纷时刚正不阿,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2.

面对不公,她始终刚正不阿,坚持自己的原则。

3.

他以刚正不阿的态度处理事务,深受同事敬佩。

4.

即使受到威胁,他依然刚正不阿,坚持正义。

5.

她在工作中刚正不阿,从不徇私舞弊。

6.

济南同知吴公,~。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一员官》

刚正不阿的翻译
德语
unbestechlich und unnachgiebig
日语
剛正不阿
法语
intègre et inflexible
英语
upright and unyielding
刚正不阿的字意分解
gāng
1:(形声。从刀,冈声。本义:坚硬)。
2:同本义。
3:坚强。
4:刚正,刚直方正。
5:倔强固执。
6:刚直。
7: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发生在不久之前,相当于“刚才”。
zhēng
1: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
2:箭靶的中心。
3:引申为目标。
4:
5:征税。
6:出兵,征讨。
zhèng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2:同本义。
3:正直,正派。
4:纯正不杂(多指色、味)。
5:作为主体的,与“副”相对。
6:正当;合适。
7:正面,面对观察者或对手的一面。
8:(zhěng)。使正;整理;端正。
9:整治。
10:纠正;改正,匡正。
11:正法,治罪。
12:决定,考定。
13:官长;君长。
14:正常情况,正命,正常寿限。
15:嫡长子,与“庶”相对。
16:妻,旧时代敬称人妻为“令正”。
17:道理,规律。
18:政治,政事。
19:凭证,证据。
20:正好,恰好。
21:表示动作、状态的进行,持续,正在。
22:仅;只。
23:端正地。
24:方,刚刚。
25:公然;显然。
26:总是。
27:这么;这样。
28:姓。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ē
1:(形声。从阜,可声。本义:大的山陵,大的土山)。
2:同本义。
3:泛指山。
4:山坡。
5:细缯,古代一种轻细的丝织品。
6:曲隅,角落。
7:水边。
8:曲从;迎合。
ā
1:(汉语名词词头,盛行于魏晋以后)。
2:加在亲属称呼前面有亲昵的意味。
3:加于某些人的姓、名、小名、排行前用作称呼,往往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或尊卑关系。
4:阿托(10-18)的简称。
5:表示疑问、肯定、呼召、祈请等语气。
ǎ
1:用于表示各种感情(如惊讶)。
à
1:

刚正不阿,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gāng zhèng bù ē)。abcd式组合,刚正不阿意思是:形容人刚直不屈,不畏权贵,不徇私情,铁面无私。 强调个人品德的高尚,体现出对正义和公正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