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耳不闻的解释
形容对别人的意见、劝告或外界的声音不予理睬,态度傲慢或顽固。
出处
1.
《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2.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矜而不距,充耳而不闻。'寓意
提醒人们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不要自以为是。
列子
1.
他总是对别人的建议充耳不闻,结果项目失败了。2.
妈妈多次提醒他要按时完成作业,但他总是充耳不闻。3.
老师的批评他充耳不闻,继续我行我素。4.
朋友劝他不要熬夜玩游戏,他却充耳不闻。5.
她对邻居的抱怨充耳不闻,继续高声播放音乐。6.
这里袁伯珍只装作~,一面出了告示,按户收起捐来。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九回充耳不闻的翻译
德语
taub sein für
日语
耳を貸さない
法语
faire la sourde oreille
英语
turn a deaf ear
充耳不闻的字意分解
chōng
1:(会意。从儿,育省声。育子长大成人。本义:长,高)。
2:同本义。
3:满。
4:装满;塞满。
5:任职,充任;充当。
ěr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同本义。
3: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4: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5:退后,居次。
6: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7: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
8: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wén
1:(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
2:同本义。
3:听说;知道。
4:传布,传扬。
5:闻名,出名。
6:嗅;嗅到。
7:询问;问候。
8:知识;见闻。
9:传闻,听到的事情;消息。
10:声望;威望。

充耳不闻,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chōng ěr bù wén)。abac式组合,充耳不闻意思是:形容对别人的意见、劝告或外界的声音不予理睬,态度傲慢或顽固。 提醒人们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不要自以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