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理不睬的解释
形容对人或事物不予理睬,态度冷淡,漠不关心。
出处
1.
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官僚主义的表现,一种是不理不睬或敷衍塞责的怠工现象。我们要同这种现象作严厉的斗争。”2.
出自清代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他只当没有这事一般,竟自不理不睬。”寓意
提醒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态度,避免冷漠无情。
列子
1.
小明向同学借书,对方不理不睬,他感到很失望。2.
她发信息给朋友,对方不理不睬,她觉得很尴尬。3.
他向老师提问,老师不理不睬,他只能自己查找资料。4.
小红在聚会上主动和大家打招呼,但有些人不理不睬。5.
他给公司提建议,老板不理不睬,他觉得自己的意见不被重视。6.
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官僚主义的表现,一种是~或敷衍塞责的怠工现象。我们要同这种现象作严厉的斗争。”不理不睬的翻译
德语
ignorieren
日语
無視する
法语
ignorer
英语
ignore
不理不睬的字意分解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lǐ
1:(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2:同本义。
3:治理;管理。
4:整理,使有条理、有秩序。
5:又。
6:温习;熟习。
7:区分;辨别。
8:理睬,理会。
9:操理。
10:纹理;条理。
11:法律;司法官。
12:道理,义理。
13:又。
14:使者。
15:媒人。
16:狱官。
17:治理得很好。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cǎi
1:理睬,答理。

不理不睬,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bù lǐ bù cǎi)。abab式组合,不理不睬意思是:形容对人或事物不予理睬,态度冷淡,漠不关心。 提醒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态度,避免冷漠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