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若罔闻的解释
形容对别人的意见、建议或批评不予理会,置之不理。
出处
1.
明·朱国桢《涌幢小品·阁臣相构》:“当中书言时,沈宜厉声力折,只因心中恼他,置若罔闻。推其微意,谓便做也得。”2.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原文为'今有不善者,则如挞之',后人引申为置之不理。寓意
提醒人们要重视他人的意见和建议,避免自以为是。
列子
1.
小明对妈妈的唠叨总是置若罔闻,继续玩手机。2.
他对于同学的建议置若罔闻,依然我行我素。3.
老板对员工的意见置若罔闻,导致团队士气低落。4.
她对朋友的忠告置若罔闻,结果吃了大亏。5.
学生对老师的批评置若罔闻,继续犯同样的错误。6.
宁荣两府上下内外人等,莫不~,独有宝玉~。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置若罔闻的翻译
德语
taub sein für
日语
聞き入れず
法语
faire la sourde oreille
英语
turn a deaf ear
置若罔闻的字意分解
zhì
1:(会意。从网直,有亦声。网直宜赦。本义:赦罪,释放)。
2:同本义。
3:安放;搁;摆。
4:设置,建立,设立。
5:豁免。
6:废弃;舍弃。
7:搁置;放下;放在一边。
8:购买;置办。
9:(zhí)。树立。
10:古代传递文书的驿站。
11:驿车;驿马。
rě
1:(bōrě):智慧(佛经用语)。
ruò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2:同本义。
3:如同;像。
4:择菜。
5:引申为选择。
6:同,相当。
7:及;到。
8: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
9:诺,应允,后作“诺”。
10:对付,处置。
11:如此,这样。
12:你。
13:其;他的 ——用于他称。
14:这么;那么。用同“偌”。
15:假如;如果。
16:至于 。用在句首以引起下文。
17:或;或者。
18:与,和。
19:而。
20:禾秆皮。
21:香草名。
22:秦、汉时县名 。治所在今湖北省宜城县东南。
23:古水名 。即今雅砻江,为金沙江支流。源出青海,东南流经甘孜、新龙等县,到攀枝花市东北入金沙江。
24: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表示事物的状态。相当于“貌”、“样子”。
25:用于句首。
wǎng
1:(形声。从网,亡声。本义:渔猎用的网)。
2:同本义。同“网”。
3:法网。
4:迷惑。失意
5:结网。
6:诬,无中生有。
7:欺骗;蒙蔽。
8:表示禁止或劝阻,相当于“别”、“不要”。
9:无;没有。
10:不。
wén
1:(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
2:同本义。
3:听说;知道。
4:传布,传扬。
5:闻名,出名。
6:嗅;嗅到。
7:询问;问候。
8:知识;见闻。
9:传闻,听到的事情;消息。
10:声望;威望。

置若罔闻,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zhì ruò wǎng wén)。abcd式组合,置若罔闻意思是:形容对别人的意见、建议或批评不予理会,置之不理。 提醒人们要重视他人的意见和建议,避免自以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