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远万里的解释
形容不辞辛劳,远道而来,表达对远方来客的欢迎和尊重。
出处
1.
《孟子·梁惠王上》:“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2.
出自《诗经·小雅·常棣》中的“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后演变为“不远万里”。寓意
表达对远道而来的客人或朋友的尊重和感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和付出。
列子
1.
为了参加朋友的婚礼,他不远万里从国外赶来。2.
她不远万里来到这个小镇,只为寻找传说中的美食。3.
为了见偶像一面,粉丝们不远万里来到演唱会现场。4.
为了参加学术会议,教授不远万里从欧洲飞来。5.
为了参加马拉松比赛,他不远万里从南美洲来到亚洲。6.
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来到中国。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不远万里的翻译
德语
von weither kommen
日语
遠くから来る
法语
venir de loin
英语
come from afar
不远万里的字意分解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yuǎn
1:(形声。从辵(chuò),袁声。本义:走路走得长)。
2:同本义 。引申距离大,相隔远。与近相对。
3:长久;长远。
4:高远;远大。
5:多。指差距大。
6:深远;深奥。
7:离开;避开。
8:违背。
9:疏远,不亲近,不接近。
10:又。
11:超过;胜过 。如远逾(超越); 远迈(远远超过);远过,(超过)。
12:姓。
wàn
1:(形声。“萬”,甲骨文呈蝎子形。本义:蝎)。
2:虫名。蝎。
3:古州名。
4:南朝梁大同二年置。治所在石城(今四川省达县)。
5:唐贞观八年改浦州置。治所在南浦(今四川省万县市)。
6:明洪武元年置。治所在万安(今广东省万宁县)。
7:县名 。在四川省东部长江北岸。三国吴置羊渠县,蜀汉改南浦县,元入万州,明改万县。
8:倍。
9:极言其多。
10:极言各不相同。
11:姓。
mǒ
1: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lǐ
1:(会意。从衣,里声。本义:衣服的里层)。
2:同本义。
3:内,中。与外相反。
4:时候。
5: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位置;处所。
6:(会意。从土,从田。从“田”,含有区分界域的意思。本义:里弄;街巷)。
7:同本义。
8:古代一种居民组织,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
9:乡里;家乡;故乡。
10:量词。长度单位。
11:地理。
12:居住。
13:治理。
14:忧伤。
15:同“哩”。

不远万里,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bù yuǎn wàn lǐ)。abcd式组合,不远万里意思是:形容不辞辛劳,远道而来,表达对远方来客的欢迎和尊重。 表达对远道而来的客人或朋友的尊重和感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和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