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忍不言 yǐn rěn bù yán

abac式
拼音yǐn rěn bù yán
注音ㄧㄣˇㄖㄣˇㄅㄨˋㄧㄢˊ
繁体隱忍不言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隐忍不言的解释
形容隐忍不发,保持沉默,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感情或意见。
出处

1.

宋·秦观《淮海集·石庆论》:“特以太后之故,隐忍而不发。”

2.

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原句为'隐忍不言,以待时也'。
寓意
强调在不利或困难的情况下保持克制和耐心,等待时机。
列子

1.

面对同事的误解,他选择隐忍不言,等待时机澄清。

2.

在家庭矛盾中,她总是隐忍不言,试图维持和谐。

3.

当被朋友误会时,他隐忍不言,希望通过行动证明自己。

4.

在激烈的竞争中,他隐忍不言,默默积蓄力量。

5.

面对不公平的待遇,他隐忍不言,继续努力工作。

6.

且有先集之事相求,即受侮嫚,亦为亲屈,欲终~。(清·归庄《与季沧苇侍御书》)

隐忍不言的翻译
德语
schweigend ertragen
日语
我慢して黙る
法语
souffrir en silence
英语
suffer in silence
隐忍不言的字意分解
yǐn
1:藏匿;隐蔽。
2:隐瞒。
3:隐测,审度。
4:怜悯。
5:隐逸不出。
6:塞,堵塞。
7:隐没;熄灭。
8:精深;微妙。
9:用同“稳”(wěn)。安稳;稳定。
10:威重的样子,深沉稳重。
11:殷盛。
12:矮墙。
13:痛苦;疾苦。
14:隐居的人。
15:隐语。
16:隐衷,隐情。
17:櫽栝,矫正竹木弯曲的工具。
18:暗暗地。
19:姓。
rěn
1:(形声。从心, 刃声。本义: 忍耐、 容忍)。
2:同本义。
3:抑制; 克制。
4:愿意; 舍得。
5:认识,识别。
6:坚韧。
7:残忍;忍心;狠心。
8:怎;岂。
9:姓。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yán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7:陈述;叙述。
8: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9:说明。
10:话,言语,口语。又特指怨言、谤言。
11:言论;见解;意见。
12:言辞;辞令;辞章。
13:政令;号令。
14:誓言;盟辞;约言。
15:建议;主意;计策。
16:学说;主张。
17:言语或文章中的字。
18: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19:著作。
20:无义,用于句中或句首,作语气助词。
21:姓。

隐忍不言,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ǐn rěn bù yán)。abac式组合,隐忍不言意思是:形容隐忍不发,保持沉默,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感情或意见。 强调在不利或困难的情况下保持克制和耐心,等待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