缄口不言的解释
形容闭口不说话,保持沉默的意思。通常表示在某些情况下选择不发表意见或不透露信息。
出处
1.
《明史·何遵传》:“正德间,给事、御史挟势凌人,趋权择便,凡朝廷大阙失,群臣大奸恶,缄口不言。”2.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文为:“项王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得所欲者。且吾闻汉军之约,降者必不诛,吾愿与诸君约,破汉即分其地,封侯万户。诸君不听吾言,吾将自刎,以谢天下。’言未毕,项王拔剑自刎,左右皆哭,项王曰:‘缄口不言,勿哭,使吾成名!’”寓意
强调在某些情况下保持沉默的重要性,体现谨慎和自律。
列子
1.
面对记者的提问,他缄口不言,显然不想透露更多信息。2.
在争吵中,她选择缄口不言,以免情况进一步恶化。3.
即使被问到隐私问题,他也总是缄口不言,保持神秘。4.
当被问及未来的计划时,他只是缄口不言,微笑不语。5.
在法庭上,证人缄口不言,拒绝回答律师的问题。6.
商民工匠,见诸官绅,皆~,恐犯当道之怒,祸生不测云。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商务》缄口不言的翻译
德语
schweigen
日语
黙秘
法语
garder le silence
英语
keep silent
缄口不言的字意分解
jiān
1:(形声。糸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咸声。本义:(捆东西的绳索))。
2:同本義。
3:信件。
kǒu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3:出入通过的地方。
4:又。
5:又。
6:口才。
7: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8: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yán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7:陈述;叙述。
8: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9:说明。
10:话,言语,口语。又特指怨言、谤言。
11:言论;见解;意见。
12:言辞;辞令;辞章。
13:政令;号令。
14:誓言;盟辞;约言。
15:建议;主意;计策。
16:学说;主张。
17:言语或文章中的字。
18: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19:著作。
20:无义,用于句中或句首,作语气助词。
21:姓。

缄口不言,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jiān kǒu bù yán)。abac式组合,缄口不言意思是:形容闭口不说话,保持沉默的意思。通常表示在某些情况下选择不发表意见或不透露信息。 强调在某些情况下保持沉默的重要性,体现谨慎和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