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不语的解释
形容一个人保持沉默,不说话的状态,通常表示内心的平静或者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出处
1.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11章:“他沉默不语了。他知道父亲说得对。”2.
出自《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原句为“每有大议,临决,众言蜂起,而嘉恂恂未尝发言,及至决,常先意所言,众莫不服焉,号为‘神智’。后人谓之‘沉默不语’。”寓意
强调保持沉默的智慧和策略,提醒人们在适当的时候保持沉默的重要性。
列子
1.
在争吵中,他选择沉默不语,希望能平息双方的怒火。2.
面对老师的询问,小明低头沉默不语,不知道该如何回答。3.
当被问及感情问题时,她总是沉默不语,不愿多谈。4.
在会议上,大家意见不一,他选择沉默不语,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发言。5.
在朋友的聚会上,他一直沉默不语,似乎有什么心事。沉默不语的翻译
德语
schweigen
日语
黙して語らず
法语
garder le silence
英语
remain silent
沉默不语的字意分解
chén
1:(形声。从水,冘(yín)声。甲骨文字形,中间是牛,周围是水,表示把牛沉到水中。商代祭祀用牲的方法。本义:没入水中)。
2:同本义。
3:沉迷,沉溺。
4:沉沦;沦落 。 如:沉人(沉沦在下的贤人);沉顿(沉沦顿踬)。
5:山岭上凹处的积水。
6:古水名 。
7:陕西省滪水的别名。
8:今四川省射洪县东南的杨桃溪,为涪江的支流。
9:份量重,重。
10:低沉。
mò
1:(形声。从犬,黑声。本义:狗突然窜出追人)。
2:闭口不说话。
3:幽静。
4:不廉洁,贪污。
5:冒,涌。
6:私下; 暗中。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沉默不语,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chén mò bù yǔ)。abcd式组合,沉默不语意思是:形容一个人保持沉默,不说话的状态,通常表示内心的平静或者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强调保持沉默的智慧和策略,提醒人们在适当的时候保持沉默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