碍口识羞的解释
形容说话做事有所顾忌,感到羞愧或不好意思。
出处
1.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文若虚终是碍口识羞,待说又止。”2.
出自《礼记·曲礼上》:“毋不敬,毋忽,毋傲,毋碍口,毋识羞。”寓意
提醒人们在社交中要克服羞怯和犹豫,勇敢表达自己。
列子
1.
他碍口识羞,不敢当众表白自己的感情。2.
小明碍口识羞,不敢承认自己犯的错误。3.
在聚会上,她碍口识羞,不敢主动和陌生人打招呼。4.
面对老师的批评,他碍口识羞,低着头不敢回应。5.
在比赛中,他碍口识羞,不敢尝试新的战术。6.
这事关系你终身,肯与不肯,明白说出,莫要~,两相耽误。 ★《石点头·潘文子契合鸳鸯冢》碍口识羞的翻译
德语
verlegen und zögerlich sein
日语
恥ずかしがってためらう
法语
se sentir gêné et hésitant
英语
feel embarrassed and hesitant
碍口识羞的字意分解
ài
1:(形声。从石,疑声。本义:妨碍,阻挡)。
2:同本义。
3:遮蔽;掩盖。
4:牵挂。
kǒu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3:出入通过的地方。
4:又。
5:又。
6:口才。
7: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8: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shí
1:(形声。从言。戠(zhí)声。善于言谈,表示有知识,故从言。本义:知道;懂得)。
2:同本义。
3:认识。
4:赏识。
5:感觉;识别;辨别。
6:见识;知识。
7:相知的朋友。
8:思想或意识。
9:刚才。
10:姓。
zhì
1:旗帜
2:古代钟鼎上凸出的文字。
3:标记。
4:加上标记
5:记住。
xiū
1:(会意兼形声。据甲骨文,以手持羊,表示进献。小篆从羊,从丑,丑亦声。“丑”是手的讹变。本义:进献)。
2:同本义。
3:推荐;进用。
4:假借为“丑”。感到耻辱。
5:因惭愧而难为情。
6:嘲弄;侮辱。
7:怕。
8:熟的食物。

碍口识羞,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ài kǒu shí xiū)。abac式组合,碍口识羞意思是:形容说话做事有所顾忌,感到羞愧或不好意思。 提醒人们在社交中要克服羞怯和犹豫,勇敢表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