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言又止 yù yán yòu zhǐ

abcd式
拼音yù yán yòu zhǐ
注音ㄩˋㄧㄢˊㄧㄡˋㄓˇ
繁体慾言又止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欲言又止的解释
形容有话想说却又没有说出来,通常是由于犹豫、顾虑或其他原因。
出处

1.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事在两难,欲言而止。”

2.

出自《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凤姐儿欲言又止”,用来形容黛玉对宝玉的心思。
寓意
反映出人在面对某些情况时内心的矛盾和犹豫,提醒人们要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列子

1.

她看到朋友的新发型,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没有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2.

他想告诉父母自己决定出国留学,但欲言又止,怕他们担心。

3.

在讨论会上,他对某个提案有不同意见,但欲言又止,最终选择了沉默。

4.

她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没有告诉他自己已经决定辞职。

5.

他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没有说出自己对这部电影的真实评价。

6.

语甚凄楚,惊问之,~者再。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欲言又止的翻译
德语
zögern zu sprechen
日语
言いかけたまま黙る
法语
hésiter à parler
英语
hesitate to speak
欲言又止的字意分解
1:(形声。从欠,谷(yù)声。“欠”表示有所不足,故产生欲望。本义:欲望;嗜欲) 同本义。
2:想要;希望。
3:爱好;喜爱。
yán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7:陈述;叙述。
8: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9:说明。
10:话,言语,口语。又特指怨言、谤言。
11:言论;见解;意见。
12:言辞;辞令;辞章。
13:政令;号令。
14:誓言;盟辞;约言。
15:建议;主意;计策。
16:学说;主张。
17:言语或文章中的字。
18: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19:著作。
20:无义,用于句中或句首,作语气助词。
21:姓。
yòu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右手形,本左右的“右”。从“又”的字多与手的动作有关。本义:右手) 同本义
2:复,再,再一次。
3: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
4:而且,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
5:另外。
zhǐ
1:(“趾”的本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本义:脚) 同本义。
2:停住,中断进程。
3:又。
4:阻止,不让进行。
5:又。
6:居住。
7:停留,逗留。
8:仅;只。
9:又。
10:又。
11:在句末可表肯定陈述语气,相当于“呢”。

欲言又止,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ù yán yòu zhǐ)。abcd式组合,欲言又止意思是:形容有话想说却又没有说出来,通常是由于犹豫、顾虑或其他原因。 反映出人在面对某些情况时内心的矛盾和犹豫,提醒人们要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