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严意正的解释
形容言辞严谨,意思正当,常用于形容某人的言论或文章内容严谨而正直。
出处
1.
宋·欧阳修《读张李二生文赠石先生》诗:“辞严意正质非俚,古味虽淡醇不薄。”2.
出自《论语·颜渊》:'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后人引申为辞严意正。寓意
强调言辞的严谨和内容的正当性,体现出一种正直和正义的品质。
列子
1.
他在辩论赛上辞严意正,赢得了观众的掌声。2.
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时,辞严意正。3.
面对不公正的指责,他辞严意正地进行了反驳。4.
在讨论会上,他辞严意正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5.
她在法庭上辞严意正地为自己辩护,赢得了法官的尊重。辞严意正的翻译
德语
streng und gerecht
日语
辞が厳しく意が正しい
法语
sévère et juste
英语
righteous and stern
辞严意正的字意分解
cí
1:(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2:同本义。
3:口供。
4:言辞;文辞。
5:又。
6:特指政令之词。
7:借口,口实。
8:中国古代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体裁,也叫赋,或辞赋并称。
9:说讲。
10:辞别;告别。
11:推却不受。
12:审讯。
13:遣去。
yán
1:同本义。
2:严厉;严肃。
3:紧密。
4:猛烈,严酷。
5:威严、威信。
6:警戒。
7:畏惧。
8:尊敬,尊重。
9:(kàn)。远望。
10:姓。
yì
1:(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2:同本义。
3:意志;愿望。亦引申为志向。
4:胸怀;内心。
5:情意;感情。
6:意气; 气势。
7:意图。
8:神情、态度。
9:意料;猜测。
10:怀疑。
zhēng
1: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
2:箭靶的中心。
3:引申为目标。
4:
5:征税。
6:出兵,征讨。
zhèng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2:同本义。
3:正直,正派。
4:纯正不杂(多指色、味)。
5:作为主体的,与“副”相对。
6:正当;合适。
7:正面,面对观察者或对手的一面。
8:(zhěng)。使正;整理;端正。
9:整治。
10:纠正;改正,匡正。
11:正法,治罪。
12:决定,考定。
13:官长;君长。
14:正常情况,正命,正常寿限。
15:嫡长子,与“庶”相对。
16:妻,旧时代敬称人妻为“令正”。
17:道理,规律。
18:政治,政事。
19:凭证,证据。
20:正好,恰好。
21:表示动作、状态的进行,持续,正在。
22:仅;只。
23:端正地。
24:方,刚刚。
25:公然;显然。
26:总是。
27:这么;这样。
28:姓。

辞严意正,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cí yán yì zhèng)。abcd式组合,辞严意正意思是:形容言辞严谨,意思正当,常用于形容某人的言论或文章内容严谨而正直。 强调言辞的严谨和内容的正当性,体现出一种正直和正义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