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严谊正 cí yán yì zhèng

abac式
拼音cí yán yì zhèng
注音ㄘˊㄧㄢˊㄧˋㄓㄥˋ
繁体辭嚴誼正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辞严谊正的解释
形容言辞严谨,义正词严,通常用于表达批评或指责时态度的严肃正直。
出处

1.

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六》:“蕃武忠君爱国,辞严谊正,不暇自恤,枚蹈危机,其失在于疏尔。”

2.

出自《左传·成公二年》:'辞严而理正,师服之矣。'
寓意
强调在表达意见或批评时,应当保持严谨和正直的态度,体现出一种道德上的坚守。
列子

1.

在辩论赛上,他辞严义正地驳斥了对手的观点。

2.

面对不公平的对待,她辞严义正地为自己辩护。

3.

老师辞严义正地批评了学生的错误行为。

4.

在家庭会议上,父亲辞严义正地指出大家需要改进的地方。

5.

面对质疑,他辞严义正地阐述了自己的立场。

辞严谊正的翻译
德语
streng und gerecht
日语
厳格で正義
法语
sévère et juste
英语
stern and righteous
辞严谊正的字意分解
1:(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2:同本义。
3:口供。
4:言辞;文辞。
5:又。
6:特指政令之词。
7:借口,口实。
8:中国古代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体裁,也叫赋,或辞赋并称。
9:说讲。
10:辞别;告别。
11:推却不受。
12:审讯。
13:遣去。
yán
1:同本义。
2:严厉;严肃。
3:紧密。
4:猛烈,严酷。
5:威严、威信。
6:警戒。
7:畏惧。
8:尊敬,尊重。
9:(kàn)。远望。
10:姓。
1:(会意兼形声。从言,从宜,宜亦声。宜,表示合宜。本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2:同本义 。古“谊”与“义”同。
3:意义,意思。
zhēng
1: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
2:箭靶的中心。
3:引申为目标。
4:
5:征税。
6:出兵,征讨。
zhèng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2:同本义。
3:正直,正派。
4:纯正不杂(多指色、味)。
5:作为主体的,与“副”相对。
6:正当;合适。
7:正面,面对观察者或对手的一面。
8:(zhěng)。使正;整理;端正。
9:整治。
10:纠正;改正,匡正。
11:正法,治罪。
12:决定,考定。
13:官长;君长。
14:正常情况,正命,正常寿限。
15:嫡长子,与“庶”相对。
16:妻,旧时代敬称人妻为“令正”。
17:道理,规律。
18:政治,政事。
19:凭证,证据。
20:正好,恰好。
21:表示动作、状态的进行,持续,正在。
22:仅;只。
23:端正地。
24:方,刚刚。
25:公然;显然。
26:总是。
27:这么;这样。
28:姓。

辞严谊正,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cí yán yì zhèng)。abac式组合,辞严谊正意思是:形容言辞严谨,义正词严,通常用于表达批评或指责时态度的严肃正直。 强调在表达意见或批评时,应当保持严谨和正直的态度,体现出一种道德上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