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为一谈的解释
比喻把不同的事物或问题混为一谈,不加区别地处理。
出处
1.
唐·韩愈《平淮西碑》:“万口和附,并为一谈。”2.
出自清代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回:“你别把这事儿并为一谈。”寓意
提醒人们在处理问题时要注意区分不同的事物,避免混淆。
列子
1.
讨论文学作品时,不能将作者的生平和作品内容并为一谈。2.
在评价学生时,老师不应将学习成绩和品德表现并为一谈。3.
在家庭聚会上,妈妈提醒大家不要将工作上的烦恼和家庭乐趣并为一谈。4.
在研究历史事件时,学者们强调不能将不同时期的事件并为一谈。5.
在朋友聚会时,小王提醒大家不要将玩笑和认真的话题并为一谈。6.
后人不能细研词中曲折深浅之故,群聚而和之,~。 ★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并为一谈的翻译
德语
vermischen
日语
ごちゃまぜにする
法语
mélanger
英语
lump together
并为一谈的字意分解
bīng
1:古地名。并州。
2:相传禹治洪水,分天下为九州。并州为九州之一,其地在今河北保定、正定和山西大同、太原一带。沿用为太原的别称。
3:汉置并州,其地在今内蒙古、山西(大部)、河北(一部)。东汉时并入冀州。三国魏复置。其地在今山西汾水中游。
bìng
1:(会意。《说文》:“从二立。”金文字形,为二人并立之形。本义:并行,并列)。
2:同本义。
3:合并(由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结合一起)。
4:兼并;并吞。
5:具备。
6:排除。
7:相同。
8:全,全都。
9:一起;一齐;同时。
10:并且,连。
11:和,以及。
wéi
1:(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3:制作;创作。
4:治理。
5:变成,成为。
6:是。
7:学习,研究。
8:种植;营作。
9:使。
10:以为;认为。
11:被 ——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12:于,在 ——表示时间或处所。
13:和 ——表示并列关系。
14:则,就 ——表示承接关系。
15:如,若 ——表示假设关系。
16:或,抑 ——表示选择关系。
17:的,之 ——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18:宾语前置的标志。
19: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20:姓。
wèi
1:(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帮助;佑助。
3:言说;告诉。
4:因为,由于。
5:替,给。
6:为了。
7: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yī
1:(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同本义。
3:序数的第一位。
4: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5: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6:全;满。
7:统一。
8:专一。
9:都,一概。
10:一经。
tán
1:(形声。从言,炎声。本义:说,谈论)。
2:同本义。
3:称赞。

并为一谈,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bìng wèi yī tán)。abcd式组合,并为一谈意思是:比喻把不同的事物或问题混为一谈,不加区别地处理。 提醒人们在处理问题时要注意区分不同的事物,避免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