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为一谈 hùn wéi yī tán

abcd式
拼音hùn wéi yī tán
注音ㄏㄨㄣˊㄨㄟˊㄧㄊㄢˊ
繁体混爲一談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混为一谈的解释
形容把不同的事物或概念混淆在一起,无法区分。
出处

1.

唐·韩愈《平淮西碑》:“万口和附,并为一谈。”

2.

出自清代文学家李宝嘉的小说《官场现形记》,原句为“混为一谈,真是可笑”。
寓意
提醒人们在处理事物或表达观点时,要注意区分不同的事物,避免混淆。
列子

1.

他在讲述故事时,常常将时间和地点混为一谈,让听众感到困惑。

2.

老师批评他在做实验时将数据和结论混为一谈,影响了实验结果。

3.

她在写报告时,总是将不同的观点混为一谈,导致报告内容混乱。

4.

他在讨论问题时,常常将个人情感和事实混为一谈,难以进行理性分析。

5.

他们在辩论中,将不同的论点混为一谈,无法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

6.

可见“言志”跟“缘情”到底两样,是不能~的。 ★朱自清《诗言志辩·诗言志(三)》

混为一谈的翻译
德语
etwas mit etwas anderem verwechseln
日语
混同する
法语
confondre deux choses
英语
confuse one thing with another
混为一谈的字意分解
hún
1:(形声。从水,昆声。本义:水势盛大)。
2:同本义。
3:浑浊,水多泥多杂质而不清澈。
4:全部。同“浑”。
5:整个。同“浑”。
hùn
1:混同,混合搀杂。
wéi
1:(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3:制作;创作。
4:治理。
5:变成,成为。
6:是。
7:学习,研究。
8:种植;营作。
9:使。
10:以为;认为。
11:被 ——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12:于,在 ——表示时间或处所。
13:和 ——表示并列关系。
14:则,就 ——表示承接关系。
15:如,若 ——表示假设关系。
16:或,抑 ——表示选择关系。
17:的,之 ——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18:宾语前置的标志。
19: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20:姓。
wèi
1:(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帮助;佑助。
3:言说;告诉。
4:因为,由于。
5:替,给。
6:为了。
7: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1:(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同本义。
3:序数的第一位。
4: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5: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6:全;满。
7:统一。
8:专一。
9:都,一概。
10:一经。
tán
1:(形声。从言,炎声。本义:说,谈论)。
2:同本义。
3:称赞。

混为一谈,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hùn wéi yī tán)。abcd式组合,混为一谈意思是:形容把不同的事物或概念混淆在一起,无法区分。 提醒人们在处理事物或表达观点时,要注意区分不同的事物,避免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