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口木舌的解释
形容人不敢说话或不愿意说话,通常是因为害怕或受到了压制。
出处
1.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忠臣惧死而杜口,万夫怖祸而木舌。”2.
出自清代李汝珍的《镜花缘》第五十四回:“他只得杜口木舌,不敢再说。”寓意
提醒人们在某些情况下保持沉默可能是出于恐惧或压制,强调勇气和表达的重要性。
列子
1.
在严厉的老师面前,小明杜口木舌,不敢回答问题。2.
面对质问,他杜口木舌,生怕说错话。3.
在陌生人面前,她总是杜口木舌,不敢开口。4.
考试时,同学们都杜口木舌,生怕泄露答案。5.
在严肃的场合,大家都杜口木舌,不敢大声喧哗。杜口木舌的翻译
德语
schweigen
日语
口を閉ざす
法语
garder le silence
英语
keep silent
杜口木舌的字意分解
dù
1:(形声。从木,土声。本义:杜梨,棠梨,一种木本植物)。
2:同本义。
3:堵塞。
4:关门,封闭 。
5:冲击。
6:姓。
kǒu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3:出入通过的地方。
4:又。
5:又。
6:口才。
7: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8: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m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2:同本义。
3:木料,木材。
4:树叶。
5:棺材。
6:某些木制的器物。
7:麻木;失去知觉。
8:朴拙。
shé
1:(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
2:同本义。
3:代指言语。
4:指装在铃铎内的锤。亦指管乐器的簧。

杜口木舌,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dù kǒu mù shé)。abac式组合,杜口木舌意思是:形容人不敢说话或不愿意说话,通常是因为害怕或受到了压制。 提醒人们在某些情况下保持沉默可能是出于恐惧或压制,强调勇气和表达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