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缄其口 sān jiān qí kǒu

abac式
拼音sān jiān qí kǒu
注音ㄙㄢㄐㄧㄢㄐㄧㄎㄡˇ
繁体三緘其口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三缄其口的解释
形容非常谨慎小心,保持沉默,不轻易发表意见或泄露秘密。
出处

1.

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

2.

出自《论语·子张》:'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后人用'三缄其口'来形容这种谨慎态度。
寓意
强调谨慎和保密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必要时保持沉默。
列子

1.

小明知道了一个秘密,他三缄其口,不让任何人知道。

2.

尽管大家都很好奇,姐姐还是三缄其口,不肯透露半点信息。

3.

在考试期间,同学们都三缄其口,避免泄题。

4.

面对记者的提问,演员三缄其口,不愿谈论私生活。

5.

为了保护朋友,小红三缄其口,不让秘密泄露出去。

6.

危行言逊,祸免生肘;金人示诫,~。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

三缄其口的翻译
德语
schweigen
日语
口を三つに縛る
法语
garder le silence
英语
keep silent
三缄其口的字意分解
sān
1:(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同本义。
3:表示多数或多次。
4:指三颗星。
5:姓。
jiān
1:(形声。糸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咸声。本义:(捆东西的绳索))。
2:同本義。
3:信件。
1:周年。
1:期限。
2:(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3:彼、他。
4:它。
5:他的。
6: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
7:也许;大概。
8:表示祈使。当,可。
9:将,将要。
10:表示诘问
11:极,甚。
12:如果,假设。
13:或许;大概。
14:还是。表选择。
15:又。
16:用作语助。
17:附着于形容词前、后,起加强形容的作用。
18:句中助词,无义,只增加一个音节。
19:又。
20:姓。
kǒu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3:出入通过的地方。
4:又。
5:又。
6:口才。
7: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8: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三缄其口,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sān jiān qí kǒu)。abac式组合,三缄其口意思是:形容非常谨慎小心,保持沉默,不轻易发表意见或泄露秘密。 强调谨慎和保密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必要时保持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