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理力争的解释
指据理力争,坚持己见,坚决维护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出处
1.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十八回:“老兄既管了一县的事,自己也应该有点主意。外国人呢,固然得罪不起,实在下不去的地方,也该据理力争。”2.
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原句为“亮曰:‘吾本以奉法为治,今所志未就,吾在斯,吾欲奉法;吾去,子各努力焉!’后人引申为据理力争。”寓意
强调坚持原则和理性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面对不公时勇敢发声。
列子
1.
在辩论赛中,小王据理力争,为自己的观点辩护。2.
面对不合理的要求,小李据理力争,最终维护了自己的权益。3.
在学术讨论会上,教授据理力争,阐述了自己的研究成果。4.
面对错误的指控,小张据理力争,最终澄清了事实。5.
在家庭会议上,弟弟据理力争,希望能改变家里的某些规定。6.
我们再去~,非达到目的不走。 ★巴金《家》八据理力争的翻译
德语
mit Nachdruck auf Grundlage der Vernunft argumentieren
日语
理論を根拠に力強く主張する
法语
argumenter avec force sur la base de la raison
英语
argue forcefully on the basis of reason
据理力争的字意分解
jū
1:——“拮据”(jiéjū):经济上紧张、缺少钱用。
jù
1:(形声。本义:手靠着;靠着)。
2:同本义。
3:依靠,凭借。
4:根据。
5:占有,占据。
6:按着。
7:安;定。
8:古西域的长度单位。相当于晋代的十里。
lǐ
1:(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2:同本义。
3:治理;管理。
4:整理,使有条理、有秩序。
5:又。
6:温习;熟习。
7:区分;辨别。
8:理睬,理会。
9:操理。
10:纹理;条理。
11:法律;司法官。
12:道理,义理。
13:又。
14:使者。
15:媒人。
16:狱官。
17:治理得很好。
lì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2:同本义。
3:力量。
4:能力。
5:威力;权势。
6:劳役;仆役。
7:本指制法成治之功,后泛指功劳。
8:兵士。
9:勤;致力,努力;从事于。
10:役使。
11:尽力,竭力。
12:姓。
zhēng
1:(会意。金文字形,上为“爪”(手),下为“又”(手),中间表示某一物体,象两人争一样东西。从又,义同。本义:争夺)。
2:同本义。
3:辩论;争论。
4:争胜,争着。
5:争斗。
6:竞争;较量。
7:相差。
8:春秋时鲁国北城护城河名,又为北城门名 。也作“净”。
9:多用于诗、词、曲中,相当于“怎么”。
10:姓。
zhèng
1:“诤”的本字。强谏;规劝。

据理力争,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jù lǐ lì zhēng)。abcd式组合,据理力争意思是:指据理力争,坚持己见,坚决维护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强调坚持原则和理性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面对不公时勇敢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