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步不让 cùn bù bù ràng

abcc式
拼音cùn bù bù ràng
注音ㄘㄨㄣˋㄅㄨˋㄅㄨˋㄖㄤˋ
繁体寸步不讓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寸步不让的解释
形容在谈判或争执中寸土不让,毫不退让,表现出坚决的态度。
出处

1.

清·梁启超《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盖西国政治之基础,在于民权,而民权之巩固由于国民竞争权利寸步不肯稍让,即以人人不拔一毫之心,以自利天下。”

2.

出自清代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五回:“他只说寸步不让,若是我们让了他一步,他便要得寸进尺。”
寓意
强调坚持原则和立场,体现坚定不移的精神。
列子

1.

在商务谈判中,他寸步不让,最终达成了对公司有利的协议。

2.

小明在象棋比赛中寸步不让,最终战胜了对手。

3.

在辩论赛中,她寸步不让,成功捍卫了自己的观点。

4.

面对朋友的无理要求,他寸步不让,坚持自己的原则。

5.

在家庭聚会上,弟弟寸步不让,最终赢得了游戏的胜利。

6.

在地主阶级内部斗争中,袭人往往委曲求全,凤姐却~。 ★王朝闻《论凤姐》第十六章

寸步不让的翻译
德语
keinen Millimeter nachgeben
日语
一歩も譲らない
法语
ne céder d'un pouce
英语
not yield an inch
寸步不让的字意分解
cùn
1:(指事。小篆字形,从又,从一。“又”象手形,“一”指下手腕一寸之处。“寸”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寸”的字往往与“手”有关。本义:中医切脉,称距离手腕一寸长的部位为“寸口”,简称“寸”)。
2:长度单位, 1/10尺为一寸,古代计量长度单位的标准不同,寸的具体数值也有差异。
3:引申为极短。
4:协助。
1:(会意。甲骨文字形,由两只脚的象形符号重迭而成,表示两脚一前一后走路。本义:行走)。
2:同本义。
3:按照,跟着;跟随。
4:推算;测算。
5:脚步,步伐。
6:古时一举足叫跬(半步);两足各跨一次叫步。今指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
7:步兵(诸兵种之一)。
8:时运,命运。
9:埠 ,水边停船处。
10:长度单位,历代不一,周代以八尺为一步,秦代以六尺,为一步。
11:姓。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ràng
1:(形声。从言,襄(xiāng)声。本义:责备)。
2:同本义。
3:退让;谦让。
4:推举。
5:以一定代价将东西的所有权转给他人。
6:推辞;推让;拒绝。
7:
8:窃夺。
9:骚扰。
10:古代的一种礼节仪式。举手平衡状。

寸步不让,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cùn bù bù ràng)。abcc式组合,寸步不让意思是:形容在谈判或争执中寸土不让,毫不退让,表现出坚决的态度。 强调坚持原则和立场,体现坚定不移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