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对题的解释
形容回答或文章的内容与主题不符,答非所问或文不对题。
出处
1.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名人和名言》:“所以太炎先生的第三道策,其实是文不对题的。”2.
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你这等文不对题,如何中得?'寓意
提醒人们在交流和写作中要紧扣主题,避免偏离中心。
列子
1.
老师问学生关于历史的问题,学生却回答了数学题,真是文不对题。2.
讨论如何提高效率,结果有人开始讲起如何节约成本,文不对题。3.
在文学课上,老师要求分析诗歌意境,结果学生只谈论诗歌的押韵,文不对题。4.
朋友问我周末去哪儿玩,我却回答了工作上的事,文不对题。5.
在家庭聚会上,聊到菜色美味,有人却开始抱怨天气,文不对题。6.
她睡梦中常说英语——有时~的使人发笑。 ★冰心《我的学生》文不对题的翻译
德语
vom Thema abweichend
日语
話がそれる
法语
hors sujet
英语
off the topic
文不对题的字意分解
wén
1:(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同本义。
3: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4: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5:美德;文德。
6:文才;才华。亦谓有文才,有才华。
7:文献,经典;韵文。
8: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9:文治;文事;文职。与“武”相对。
10:法令条文。
11:文教;礼节仪式。
12:又如:文丈(崇尚礼文仪节);文俗(拘守礼法而安于习俗);文致(指礼乐);文貌(礼文仪节);文绪(文教礼乐之事);文仪(礼节仪式)。
13:谥号,谥法:勤学好问叫文。
14:在肌肤上刺画花纹或图案。
15:修饰;文饰。
16:装饰。
17:有文采,华丽。与“质”或“野”相对。
18:紊乱的。
19:用于计算纺织物。
20:姓。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duì
1:(会意。从口,从“丵”(zhuó,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2:同本义。
3:两者相对;面对。
4:相当;相配。
5:核对,比照着检查。
6:对待,以特定方式待。
7:扬;显扬;指扬威。
8:抵押。
9:朝着。
10:配偶。
11:对手,敌对者。
12:姓。
tí
1:(形声。从页(xié),是声。页,头。本义:额头)。
2:同本义。
3:《雕题交阯》——《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
4:物品的前端或顶端 堂高数仞,榱题数尺。——《孟子》。
5:题目;标题。
6:书签;标签。
7:标志。
8:奏章。明、清两代公文用语之一。又指上奏 。
9:书写;题署。
10:谈及。
11:品评;评论。
12:鸣;叫。

文不对题,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wén bù duì tí)。abcd式组合,文不对题意思是:形容回答或文章的内容与主题不符,答非所问或文不对题。 提醒人们在交流和写作中要紧扣主题,避免偏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