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战群儒 shé zhàn qún rú

abac式
拼音shé zhàn qún rú
注音ㄕㄜˊㄓㄢˋㄑㄩㄣˊㄖㄨˊ
繁体舌戰羣儒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舌战群儒的解释
形容一个人在辩论中以雄辩的口才压倒对方,战胜众多儒生。
出处

1.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2.

出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描述诸葛亮在隆中与众多儒生辩论,最终以其卓越的口才和智慧战胜对手。
寓意
强调口才和智慧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辩论中表现出色。
列子

1.

在辩论赛上,小李舌战群儒,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2.

面对质疑,教授舌战群儒,逐一驳斥了对方的观点。

3.

在家庭聚会上,表哥舌战群儒,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4.

在课堂讨论中,小明舌战群儒,展现了自己深厚的知识储备。

5.

在朋友聚会上,小张舌战群儒,成为了大家眼中的焦点。

6.

诸葛亮~,薛综谓刘玄德乃织席败履之徒。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2章

舌战群儒的翻译
德语
mit einer Gruppe von Gelehrten debattieren
日语
群儒と舌戦する
法语
débattre avec un groupe de lettrés
英语
debating with a group of scholars
舌战群儒的字意分解
shé
1:(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
2:同本义。
3:代指言语。
4:指装在铃铎内的锤。亦指管乐器的簧。
zhàn
1:(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2:同本义。
3:泛指搏斗,争斗,争胜负,比高低。
4:后作“颤”。发抖。
5:战争;战事。
6:姓。
qún
1:(形声。从羊,君声。本义:羊群;兽群;人群)。
2:三个以上的禽兽相聚而成的集体。
3:集团,社会集体。
4:泛指多数。
5:指人。
6:指事物。
7:聚集;会合,联合。
8:随俗。
9:众多。
1:(形声。从人, 需声。本义: 术士)。
2:同本义。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人。
3:儒生。中国哲学家孔子的门徒、学生; 孔子学说的信徒。
4:旧时对学者或读书人的称呼。
5:懦弱。
6:愚昧无知的。
7:缓慢。

舌战群儒,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shé zhàn qún rú)。abac式组合,舌战群儒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在辩论中以雄辩的口才压倒对方,战胜众多儒生。 强调口才和智慧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辩论中表现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