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挢不下 shé jiǎo bù xià

abac式
拼音shé jiǎo bù xià
注音ㄕㄜˊㄐㄧㄠˇㄅㄨˋㄒㄧㄚˋ
繁体舌撟不下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舌挢不下的解释
形容说话口齿伶俐,表达流畅,不感到吃力。
出处

1.

《史记·扁鹊苍公列传》:“中庶子闻扁鹊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挢然而不下。”

2.

出自《汉书·王莽传》:'舌挢不下,言辞有章。'
寓意
强调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交流中自信流畅。
列子

1.

他在辩论赛上舌挢不下,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2.

小明在班会上舌挢不下,成功地说服了大家。

3.

每次讲故事,爷爷总是舌挢不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4.

她在演讲比赛中舌挢不下,得到了评委的高分。

5.

面对质疑,他舌挢不下,清晰地解释了自己的观点。

6.

次日长闻报,仰面视天,舌挢不能下。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

舌挢不下的翻译
德语
fließend sprechen
日语
流暢に話す
法语
parler couramment
英语
speak fluently
舌挢不下的字意分解
shé
1:(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
2:同本义。
3:代指言语。
4:指装在铃铎内的锤。亦指管乐器的簧。
jiǎo
1:纠正。
2:诈称;假托。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xià
1:(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2:同本义。
3:地。
4:臣下;百姓;群众。
5:方面。
6:特指湖泽。
7:地表之下。
8:里面。
9:旧时时间单位,相当于“点”。
10:指时间、处所、范围。
11:位在下的人。
12:下来。
13:落下;降下。
14:弯屈。
15:卸下。
16:发表、宣告。
17:去;到。
18:做饭。
19:夺得、攻取、占领或攻占。
20:又如:连下数城。
21:歇宿;收留。
22:又如:下人(旅店安排客人住宿);下处(住所;旅店);下店。
23:投降。
24:又如:下气(说求饶的话);下腰(弯腰。比喻屈服)。
25:居人之下;谦让。
26:又如:下人(居于人下);下顾(照顾;关照);下气(恭敬顺从)。
27:安扎。
28:拍。
29:身分、地位低。
30:次序或时间在后。

舌挢不下,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shé jiǎo bù xià)。abac式组合,舌挢不下意思是:形容说话口齿伶俐,表达流畅,不感到吃力。 强调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交流中自信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