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听之声 hú tīng zhī shēng

abcd式
拼音hú tīng zhī shēng
注音ㄏㄨˊㄊㄧㄥㄓㄕㄥ
繁体狐聽之聲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狐听之声的解释
形容狐狸听到声音后,迅速做出反应,通常用来比喻人对某事敏感或警觉。
出处

1.

《水经注·河水一》引《述征记》:“冰始合,车马不敢过,要须狐行,云此物善听,冰下无水乃过,人见狐行方渡。”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狐之为兽,又多猜疑,故听河冰无流水声,然後敢渡。”

2.

出自《聊斋志异·狐梦》,原文中描述狐狸听到人的声音后迅速逃走的情景。
寓意
提醒人们要对周围环境保持警觉,敏锐地察觉到潜在的危险或变化。
列子

1.

小明听到妈妈的脚步声,立刻收拾好房间,真是狐听之声。

2.

听到老板要来检查工作,大家都紧张起来,真是狐听之声。

3.

听到狗叫声,小猫立刻躲进柜子,真是狐听之声。

4.

听到有人敲门,小狗立刻跑到门口汪汪叫,真是狐听之声。

5.

听到有人提起考试,学生们立刻开始复习,真是狐听之声。

6.

别浦宵凝,~乍绝;回汀晓合,虫疑之质俄生。 ★唐·林滋《阳冰赋》

狐听之声的翻译
德语
bei dem geringsten Geräusch aufmerksam
日语
些細な音にも敏感
法语
alerte au moindre bruit
英语
alert to the slightest sound
狐听之声的字意分解
1:(形声。从犬,瓜声。本义:狐狸)。
2:同本义。
tīng
1:(形声。本字从耳德,壬(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2:同本义。
3:接受,听信,接纳。
4:治理,管理或执行事务 。
5:决断;审理 。
6:等候;待 。
7:听凭,任凭。
8:侦察。
9:耳朵。
10:马口铁罐。
11:耳目,间谍。
12:厅堂。古代官府办公处,后作“厅”。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shēng
1:(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2:同本义。
3:音乐;诗歌。
4:声望,声名(名声)。
5:口信;消息;传说。
6:声威;声势。
7:言语,口音。
8:声称,宣扬。
9:听。
10:表示声音发出次数的单位。

狐听之声,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hú tīng zhī shēng)。abcd式组合,狐听之声意思是:形容狐狸听到声音后,迅速做出反应,通常用来比喻人对某事敏感或警觉。 提醒人们要对周围环境保持警觉,敏锐地察觉到潜在的危险或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