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书燕说 yǐng shū yàn shuō

abcd式
拼音yǐng shū yàn shuō
注音ㄧㄥˇㄕㄨㄧㄢˋㄕㄨㄟˋ
繁体郢書燕説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郢书燕说的解释
比喻由于传达或理解上的错误,导致信息失真或误解。
出处

1.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2.

出自《庄子·秋水》中的故事,讲述楚国的工匠在木板上写字,燕国的工匠误解了字的意思。
寓意
提醒人们在沟通中要注意信息的准确传达,避免误解和失真。
列子

1.

由于翻译软件的问题,他把‘明天见’翻译成‘明天不见’,真是郢书燕说。

2.

小李把同事的名字记错了,导致通知时出现了郢书燕说的情况。

3.

在电话中,信号不好导致信息传达错误,成了典型的郢书燕说。

4.

朋友之间开玩笑时,一个误解引发了连串的笑话,真是一场郢书燕说的闹剧。

5.

在游戏中,由于队友的误解,战术部署成了郢书燕说,导致失败。

6.

是不必然,亦不必不然,~,固未为无益。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四

郢书燕说的翻译
德语
eine verzerrte Nachricht
日语
伝言
法语
un message déformé
英语
a garbled message
郢书燕说的字意分解
yǐng
1:古邑名。
2: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在今湖北省江陵县纪南城。
3:汉县名 。故址在今湖北省江陵县东北,纪南城东南。
shū
1:(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2:同本义。
3:画。
4:书籍,装订成册的著作。
5:信件,信函。
6:奏章;文书,文件。
7:书法。
8:《尚书》的简称。
9:文字。
10:又如:书理(即文理。文辞之义理与脉络);书士(从事文字、文书工作的人员);书轨(指国中所用文字与车轨);书计(文字与筹算)。
11:指“六书”,即中国古代分析文字的理论。
12:古代皇帝的诏书。
13:姓。
yān
1:古国名。
2:周代诸侯国名。本作:匽、郾。姬姓;周召公之后,世称北燕,拥有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西端,建都蓟(今北京)。战国时成为七雄之一。后灭于秦。
3:周代诸侯国名。姞姓;开国君主伯倏。在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
4:五代初,刘守光据幽州(今河北省北部)所建国。
5:河北省的别称 。周时为北燕旧地。也指河北省北部。
6:山名,燕山 ,在河北省和北京市。
7:姓。
yàn
1:(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燕子形。小篆字形。上像头、嘴,“口”像身体,“北”像两翅,“火”像尾巴。本义:燕子)。
2:同本义。
3:白颈鸦。
4:假借为“安”。安逸;安乐。
5:亵渎;轻慢。
6:宴饮;宴请。
shuō
1:(形声。从言,兑(duì)声。本义:用言语解说,开导,说明)。
2:同本义。
3:谈说,讲说。
4:告知;告诉。
5:评议;谈论。
6:劝告;责备。
7:学说;观点;言论。
8:古代墨家逻辑的名词,指推理。
9:指说书。
10:一种文体,通过发表议论或记述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如《爱莲说》、《捕蛇者说》。
shuì
1:说服;劝说。
tuō
1:解脱。
yuè
1:古语的读法。

郢书燕说,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yǐng shū yàn shuō)。abcd式组合,郢书燕说意思是:比喻由于传达或理解上的错误,导致信息失真或误解。 提醒人们在沟通中要注意信息的准确传达,避免误解和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