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口不言 qián kǒu bù yán

abac式
拼音qián kǒu bù yán
注音ㄑㄧㄢˊㄎㄡˇㄅㄨˋㄧㄢˊ
繁体鉗口不言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钳口不言的解释
形容因恐惧或受到压制而不敢开口说话。
出处

1.

《庄子·田子方》:“吾形解而不欲动,口钳而不欲言,吾所学者,直土梗耳!”

2.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意是形容廉颇受到压制,不敢言语。
寓意
提醒人们在某些情况下保持沉默可能是出于无奈或恐惧,但也可能导致问题无法解决。
列子

1.

在老板面前,他总是钳口不言,生怕说错话。

2.

考试时,学生们都钳口不言,生怕泄露答案。

3.

面对强势的对手,他只能钳口不言,以免招惹麻烦。

4.

在陌生人面前,她总是钳口不言,显得非常害羞。

5.

在严肃的会议上,大家都钳口不言,等待领导发言。

6.

遇廷争则~,罗谴责则引身潜避。 ★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六

钳口不言的翻译
德语
schweigen
日语
黙秘
法语
garder le silence
英语
keep silent
钳口不言的字意分解
qián
1:(形声。从金,甘声。本义:金属夹具)。
2:古刑具。束颈的铁圈。
3:古代刑罚。用铁圈束颈、手、足。
4:(钳为箝的简化字)。
5:夹住。
6:紧闭。
7:探求;探测。
kǒu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3:出入通过的地方。
4:又。
5:又。
6:口才。
7: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8: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yán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7:陈述;叙述。
8: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9:说明。
10:话,言语,口语。又特指怨言、谤言。
11:言论;见解;意见。
12:言辞;辞令;辞章。
13:政令;号令。
14:誓言;盟辞;约言。
15:建议;主意;计策。
16:学说;主张。
17:言语或文章中的字。
18: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19:著作。
20:无义,用于句中或句首,作语气助词。
21:姓。

钳口不言,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qián kǒu bù yán)。abac式组合,钳口不言意思是:形容因恐惧或受到压制而不敢开口说话。 提醒人们在某些情况下保持沉默可能是出于无奈或恐惧,但也可能导致问题无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