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存若亡的解释
形容事物或状态处于一种若隐若现、不确定、不稳定的状态。
出处
1.
春秋·楚·李耳《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2.
出自《庄子·齐物论》:'若存若亡,若死若生。'寓意
提醒人们面对不确定性要保持冷静和理智,接受事物的不确定性。
列子
1.
在浓雾中,远处的山峰若存若亡,朦朦胧胧。2.
她的记忆中,那段往事若存若亡,始终无法清晰回忆。3.
画家用笔墨将花朵描绘得若存若亡,给人无限遐想。4.
在梦境里,我看到一个若存若亡的身影,像是熟悉的人。5.
在微弱的灯光下,书上的字迹若存若亡,很难辨认。6.
后世人天路隔,心量浅隘,上世之事,~矣。 ★明·李贽《史纲评要·三皇五帝纪·人皇氏》若存若亡的翻译
德语
scheinbar vorhanden und abwesend
日语
あるようでないよう
法语
semblant d'exister et de disparaître
英语
seemingly present and absent
若存若亡的字意分解
rě
1:(bōrě):智慧(佛经用语)。
ruò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2:同本义。
3:如同;像。
4:择菜。
5:引申为选择。
6:同,相当。
7:及;到。
8: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
9:诺,应允,后作“诺”。
10:对付,处置。
11:如此,这样。
12:你。
13:其;他的 ——用于他称。
14:这么;那么。用同“偌”。
15:假如;如果。
16:至于 。用在句首以引起下文。
17:或;或者。
18:与,和。
19:而。
20:禾秆皮。
21:香草名。
22:秦、汉时县名 。治所在今湖北省宜城县东南。
23:古水名 。即今雅砻江,为金沙江支流。源出青海,东南流经甘孜、新龙等县,到攀枝花市东北入金沙江。
24: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表示事物的状态。相当于“貌”、“样子”。
25:用于句首。
cún
1:(形声。本义:生存;存在)。
2:同本义。
3:恤问,劳问。
4:访问;问候。
5:思念;怀念。
6:储存;保存;保全。
rě
1:(bōrě):智慧(佛经用语)。
ruò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2:同本义。
3:如同;像。
4:择菜。
5:引申为选择。
6:同,相当。
7:及;到。
8: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
9:诺,应允,后作“诺”。
10:对付,处置。
11:如此,这样。
12:你。
13:其;他的 ——用于他称。
14:这么;那么。用同“偌”。
15:假如;如果。
16:至于 。用在句首以引起下文。
17:或;或者。
18:与,和。
19:而。
20:禾秆皮。
21:香草名。
22:秦、汉时县名 。治所在今湖北省宜城县东南。
23:古水名 。即今雅砻江,为金沙江支流。源出青海,东南流经甘孜、新龙等县,到攀枝花市东北入金沙江。
24: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表示事物的状态。相当于“貌”、“样子”。
25:用于句首。
wáng
1:(会意。小篆字从入,从乚。“入”是人字。乚(yǐn)隐蔽。合起来表示人到隐蔽处。本义:逃离,出走)。
2:同本义。
3:死。
4:丢失;丧失。
5:灭亡。
6:外出;出门。
7:沉迷于宴饮。
8:
9:过去。
wú
1:古同“无”。
2:没有。
3:副词,通“毋”可译为“不”、“不要”等,表示否定。

若存若亡,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ruò cún ruò wáng)。abcd式组合,若存若亡意思是:形容事物或状态处于一种若隐若现、不确定、不稳定的状态。 提醒人们面对不确定性要保持冷静和理智,接受事物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