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二楚 yī qīng èr chǔ

abac式
拼音yī qīng èr chǔ
注音ㄧㄑㄧㄥㄦˋㄔㄨˇ
繁体一清二楚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一清二楚的解释
形容事情或道理非常清楚明白,没有任何疑问或混淆。
出处

1.

老舍《四世同堂》:“小顺儿样样事情都要闹个一清二楚,不然怎么能当好妈妈的保镖呢。”

2.

出自清代小说《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他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说得一清二楚。”
寓意
强调透彻理解和清晰表达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处理事务时要明确透明。
列子

1.

老师把这道题讲解得一清二楚,同学们都听懂了。

2.

他把旅行计划安排得一清二楚,大家都很放心。

3.

她把实验步骤写得一清二楚,实验结果非常准确。

4.

妈妈把做菜的方法讲得一清二楚,我第一次就做成功了。

5.

他把合同条款解释得一清二楚,双方都没有异议。

6.

事情已经~了,你再争辩也没有用。

一清二楚的翻译
德语
klar wie der Tag
日语
一目瞭然
法语
clair comme le jour
英语
clear as day
一清二楚的字意分解
1:(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同本义。
3:序数的第一位。
4: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5: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6:全;满。
7:统一。
8:专一。
9:都,一概。
10:一经。
qīng
1:(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2:同本义。与“浊”相对。
3:清洁;洁净;纯洁。
4:清明。
5:清凉。
6:清冷,凄清。
7:清平;太平。
8:寂静。
9:清雅高尚。
10:清白。
11:清静;恬静。
12:清正。
13:清廉。
14:又如:清鲠(清廉鲠直):清俭(清廉俭朴);清头(清廉);清己(以清廉之德要求自己);清公(清廉公正)。
15:清香、清馨、清醇。
16:无余。
17:纯粹。
18:朝代名 。公元1616—1911年,满族人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所建。初名后金,1636年改为清。1644年入关,定都北京。
19:滤去酒糟的甜酒。
20:粪槽,厕所。
21:清除。
22:付款结 。 如: 帐清了吗。
23:姓。
èr
1:(会意。古文字二用两横画表示,是原始记数符号)。
2:一加一的和。
3:排列顺序中第二位的。
chǔ
1:(形声。从林,疋(shū)声。本义:灌木名。又名荆,牡荆)。
2:同本义 。落叶灌木,开青色或紫色的穗状小花,鲜叶可入药,或小乔木,枝干坚韧,可做杖。
3:周朝时国名。
4:周代诸侯国,战国时七雄之一。熊绎受封于周成王,立国于荆山一带,都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周人称为荆蛮。后建都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纪王城)。春秋战国时国势强盛,疆域由湖北、湖南扩展到今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和四川。战国末,屡败于秦,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
5:秦楚之际,陈胜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自号楚王;汉元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汉六年,国除。
6:五代十国之一。马殷据今湖南,都长沙,称楚王。后为南唐所灭。
7:酸辛痛苦。
8:齐整;清晰。
9:鲜艳,华丽。
10:拷打。
11:姓。

一清二楚,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yī qīng èr chǔ)。abac式组合,一清二楚意思是:形容事情或道理非常清楚明白,没有任何疑问或混淆。 强调透彻理解和清晰表达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处理事务时要明确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