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指于鼎 rǎn zhǐ yú dǐng

abac式
拼音rǎn zhǐ yú dǐng
注音ㄖㄢˇㄓˇㄩˊㄉㄧㄥˇ
繁体染指于鼎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染指于鼎的解释
比喻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或干预最高权力的活动,常带有不正当或越权的意味。
出处

1.

《左传·宣公四年》:“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

2.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曰:“荡公者,齐之乱也。吾无与焉。”蔡姬曰:“吾乘舟,齐之制也,君何辱焉?君若不乐,臣请自退。”齐侯曰:“寡人幸甚。”于是,蔡姬染指于鼎,齐侯不悦,曰:“子无乃与于乱乎?”'
寓意
提醒人们在做事时要有自知之明,不要越权干预不该参与的事务。
列子

1.

他虽然是公司的新员工,却总想染指于鼎,参与高层的决策。

2.

小王不甘心只做基层工作,总是想染指于鼎,引起上司的不满。

3.

她在家庭事务中总是染指于鼎,常常让丈夫感到不满。

4.

小李在朋友圈中总是染指于鼎,试图控制一切,导致朋友疏远。

5.

他虽然是团队的新成员,却总是想染指于鼎,影响了团队的合作。

染指于鼎的翻译
德语
sich in hohe Angelegenheiten einmischen
日语
重要事項に手を出す
法语
s'immiscer dans les affaires importantes
英语
meddle in high affairs
染指于鼎的字意分解
rǎn
1:(形声。从水,杂声。一说从木、从水、从九。会意。古染料多来源于植物,故从木;染料须加工成液体,故从水;染须反复进行,故从九。本义:使布帛等物着色)。
2:同本义。
3:传染,感染。
4:熏染;影响。
5:污染,沾染。
6:豆豉酱。
zhǐ
1: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2:足指也叫做指。
3:近代误写作“趾”。
4:意旨;意向。
5:指向;指着。
6:指定。
7:指示。
8:指点。
9:指责。
10:诬指。
11:竖起。
12:美好。
1:(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往;去。
3:取。
4:如;好像。
5: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6: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7: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8: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9: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
10:
11:姓。
dǐng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2:同本义 。盛行于商、周。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统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
3:显赫,盛大。
4:变革。

染指于鼎,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rǎn zhǐ yú dǐng)。abac式组合,染指于鼎意思是:比喻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或干预最高权力的活动,常带有不正当或越权的意味。 提醒人们在做事时要有自知之明,不要越权干预不该参与的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