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事外的解释
指不参与某事,不介入其中,保持中立或旁观的态度。
出处
1.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十五回:“这彭仲翔却在背后袖手旁观,置身事外。”2.
出自《三国志·魏书·王昶传》,原文为“置身事外,以待天命。”寓意
提醒人们在面对复杂局势时,可以选择不介入,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列子
1.
小明在朋友之间发生争执时,选择置身事外,不偏袒任何一方。2.
面对公司的内部斗争,员工们纷纷选择置身事外,避免卷入麻烦。3.
在家庭矛盾中,她决定置身事外,不再试图调解。4.
当同学们为某事争论不休时,他总是置身事外,保持中立。5.
面对邻里纠纷,他选择置身事外,不想卷入是非之中。6.
悲观的由来,是在~不辩是非,而偏要关心于文坛,或者竟是自己坐在没落的营盘里。 ★鲁迅《准风月谈·“中国文坛的悲观”》置身事外的翻译
德语
sich heraushalten
日语
傍観する
法语
rester à l'écart
英语
stand aloof
置身事外的字意分解
zhì
1:(会意。从网直,有亦声。网直宜赦。本义:赦罪,释放)。
2:同本义。
3:安放;搁;摆。
4:设置,建立,设立。
5:豁免。
6:废弃;舍弃。
7:搁置;放下;放在一边。
8:购买;置办。
9:(zhí)。树立。
10:古代传递文书的驿站。
11:驿车;驿马。
shēn
1:(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2:同本义。
3:物件的主体部分。
4:自己,自身。
5:生命,性命。
6:地位或身分。
7:毕生,一辈子。
8:亲身,亲自。
9:怀孕。
10:体验。
11:担当。
12:担任。
shì
1:(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2:同本义。
3: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
4:职业。
5:事情。
6:事业。
7:事故,事件。
8:典故;故事。
9:情况,情形。
10:侍奉;供奉。
11:做,从事。
12:使用;役使。
13:奉行。
14:治理;办理。
15:任用。
16:件;副。
wài
1:(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2: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3:外表;仪表。
4:表面。
5: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6:外地;异乡。
7:母亲、妻子、姐妹或儿女方面的(指亲属)。
8:指外廷臣僚。
9:指地方官。亦谓京官调任地方官。
10:以外。
11:又如:外作(正业之外的事);外郡(京都以外的州郡);外埠(本地以外的城镇);外境(国境以外的地区)。
12:外来的。
13:又如:外寇(外来的敌兵);外祟(外来的鬼怪、祸祟);外忧(外来的忧患);外比(外附,勾结外乱)。
14:传统戏曲脚色行当。
15:疏远。关系、感情上保持距离。
16:背离。
17:排斥。
18:抛弃。
19:另外;其他;别的。
20:非正式的,非正规的,不正当的。

置身事外,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zhì shēn shì wài)。abcd式组合,置身事外意思是:指不参与某事,不介入其中,保持中立或旁观的态度。 提醒人们在面对复杂局势时,可以选择不介入,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