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虎作伥 wèi hǔ zuò chāng

abac式
拼音wèi hǔ zuò chāng
注音ㄨㄟˊㄏㄨˋㄗㄨㄛˋㄔㄤ
繁体爲虎作倀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为虎作伥的解释
比喻为坏人做帮凶,助纣为虐。
出处

1.

《太平广记》卷四百三十:“伥鬼,被虎所食之人也,为虎前呵道耳。”宋·孙光宪《北梦琐言逸文》卷四:“凡死于虎,溺于水之鬼号为伥,须得一人代之。”

2.

出自《左传·宣公四年》,原意是为老虎引路,伥是鬼魂引路的角色。
寓意
告诫人们不要做坏人的帮凶,强调要有正义感和道德底线。
列子

1.

他明知老板在做非法生意,却仍然为虎作伥,实在可耻。

2.

小明看到同学欺负弱小,却没有制止,反而为虎作伥,令人失望。

3.

一些人为了利益,不惜为虎作伥,丧失了道德底线。

4.

她本是个善良的人,却因为贪婪而为虎作伥,最终害人害己。

5.

在校园里,一些学生为虎作伥,帮着小混混欺负同学,令人痛心。

6.

为着要得虎子而身入虎穴,决不是身入虎穴去~。 ★郭沫若《〈闻一多全集〉序》

为虎作伥的翻译
德语
als Werkzeug eines Tigers dienen
日语
虎の爪牙となる
法语
être le complice d'un tigre
英语
to act as a tool for a tiger
为虎作伥的字意分解
wéi
1:(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3:制作;创作。
4:治理。
5:变成,成为。
6:是。
7:学习,研究。
8:种植;营作。
9:使。
10:以为;认为。
11:被 ——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12:于,在 ——表示时间或处所。
13:和 ——表示并列关系。
14:则,就 ——表示承接关系。
15:如,若 ——表示假设关系。
16:或,抑 ——表示选择关系。
17:的,之 ——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18:宾语前置的标志。
19: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20:姓。
wèi
1:(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帮助;佑助。
3:言说;告诉。
4:因为,由于。
5:替,给。
6:为了。
7: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1:(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2:同本义 ,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Panthera tigris),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3:比喻残酷凶暴。
4:姓。
1:[方言] 虎不拉:比喜鹊稍大的一种鸟,性猛善鸣。
zuō
1:作坊,手工业工场。
zuò
1:(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2:同本义。
3:起来;开始工作。
4:产生,兴起。
5:做;创制;制作;从事某种活动。
6:写作,创作。
7:《与元九书》。
8:振作。
9:充当。
10:当作。
11:建筑。
12:发出音响,演奏。
13:又如:作倡(演奏音乐或表演歌舞);作健(成为强者。谓奋发称雄)。
14:生出,长出来。
15:又如:作花(长出花蕾;开花);作谷(田里生长着的谷物);作肉(方言。长肉)。
16:培育,造就。
17:又如:作育(造就培养);作新(比喻教化百姓移风易俗);作养(培养,培育);作诲(教诲,训导)。
18:担任。
19:又如:作县(当县官);作吏(担任官职);作宾(担任太子宾客职务);作游(谓游幕。指到各地做幕僚);作邑(当县令)。
20:发生,发作。
21:发出,放射。
22:发动。
23:像;似(唐宋时期出现的)。
24:咒诅。
25:作品;文章。
26:事情,事业。
27:措施;办法。
chāng
1:(形声。从人,长声。本义:狂)。
2:同本义。
3:旧指为盗贼察情探路的人。也指助纣为虐的恶人。
4:无所适从。又称伥伥。

为虎作伥,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wèi hǔ zuò chāng)。abac式组合,为虎作伥意思是:比喻为坏人做帮凶,助纣为虐。 告诫人们不要做坏人的帮凶,强调要有正义感和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