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而不宣的解释
指把事情保密,不向外界透露。
出处
1.
《三国志·魏志·董昭传》:“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2.
出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秘而不宣,恐其泄也。'寓意
强调保密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必要时应谨慎对待信息的泄露。
列子
1.
小明答应朋友要保守秘密,所以他秘而不宣。2.
这个配方是祖传的,秘而不宣。3.
为了不让竞争对手知道新产品的细节,公司秘而不宣。4.
她对自己的感情秘而不宣,让人猜不透。5.
他将自己的计划秘而不宣,直到最后一刻才公布。6.
泛音既有如此妙论,如何谱上都无此说?他却~,是个甚么意思。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三回秘而不宣的翻译
德语
geheim halten
日语
秘匿する
法语
garder secret
英语
keep secret
秘而不宣的字意分解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xuān
1:(形声。从宀(mián),亘(xuán)声。“宀”与房屋有关。一说据甲骨文为云气舒卷自如之象。本义:帝王的宫殿)。
2:古代帝王的大室,古宫室名。
3:帝王的诏书。
4:宣纸的简称。
5:璧玉。
6:地名。古州名。治所在今安徽省宣城县。
7:明代宣府镇 ,驻所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旧宣化市)。
8:宣布。宣读。
9:放掉;漏掉。
10:宣扬;宣传,广泛传播。
11:传达,多用于传达帝王的诏命。
12:抒写;表白。
13:通,疏通。
14:明白;了解。
15:宽大,空敞。
16:骄;骄奢。
17:周遍;普遍。
18:姓。

秘而不宣,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mì ér bù xuān)。abcd式组合,秘而不宣意思是:指把事情保密,不向外界透露。 强调保密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必要时应谨慎对待信息的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