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声忍恨的解释
形容忍受屈辱和痛苦,不敢或不愿发泄心中的怨恨。
出处
1.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从今后忍气吞声,再不敢嚎咷痛哭。”2.
出自《史记·陈涉世家》:'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应当王陈胜。今诚陈胜王,天下必从之。' 后人用'吞声忍恨'形容忍气吞声,压抑不满。寓意
表达了在不公或压迫环境下,个体无奈和隐忍的心态。
列子
1.
尽管被冤枉,小明还是选择吞声忍恨,不想让家人担心。2.
面对不公的待遇,她只能吞声忍恨,默默承受。3.
在工作中遇到不合理要求,他总是吞声忍恨,不敢提出异议。4.
即使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他依然选择吞声忍恨,继续努力。5.
面对同事的欺凌,小丽只能吞声忍恨,期待有一天能改变现状。吞声忍恨的翻译
德语
seinen Zorn hinunterschlucken und Groll ertragen
日语
怒りを飲み込んで恨みを堪える
法语
avaler sa colère et endurer le ressentiment
英语
swallow one's anger and endure resentment
吞声忍恨的字意分解
tūn
1:(形声。从口,天声。本义:咽下)。
2:同本义。
3:吞并,消灭掉。
4:容纳。
5:忍受。
6:痴呆。
shēng
1:(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2:同本义。
3:音乐;诗歌。
4:声望,声名(名声)。
5:口信;消息;传说。
6:声威;声势。
7:言语,口音。
8:声称,宣扬。
9:听。
10:表示声音发出次数的单位。
rěn
1:(形声。从心, 刃声。本义: 忍耐、 容忍)。
2:同本义。
3:抑制; 克制。
4:愿意; 舍得。
5:认识,识别。
6:坚韧。
7:残忍;忍心;狠心。
8:怎;岂。
9:姓。
hèn
1:(形声。从心,艮(gèn)声。本义:怀恨在心,怨恨)。
2:同本义。
3:遗憾;后悔。
4:违逆;不听从

吞声忍恨,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tūn shēng rěn hèn)。abcd式组合,吞声忍恨意思是:形容忍受屈辱和痛苦,不敢或不愿发泄心中的怨恨。 表达了在不公或压迫环境下,个体无奈和隐忍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