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同相召 lèi yǐng xiāng zhào

abac式
拼音lèi yǐng xiāng zhào
注音ㄌㄟˋㄊㄨㄥˊㄒㄧㄤˋㄓㄠˋ
繁体類同相召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类同相召的解释
形容物体或景象相类似,彼此呼应,常用来描述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的和谐美。
出处

1.

《吕氏春秋·召类》:“类同相召,气同则合,声比则应。”

2.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诗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描绘了山村秋日傍晚的景象,体现了自然景物的相互呼应。
寓意
强调和谐统一,体现自然或人文景观的美感和协调性。
列子

1.

公园里的花朵和树木颜色鲜艳,真是类同相召,令人赏心悦目。

2.

夜晚的城市灯火通明,高楼大厦与星空类同相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3.

小区的绿化和建筑风格类同相召,营造出和谐的居住环境。

4.

山水画中的山峦和流水类同相召,展现了画家的高超技艺。

5.

舞台上的舞蹈和音乐类同相召,带给观众一场视听盛宴。

类同相召的翻译
德语
im Einklang miteinander
日语
調和しあう
法语
en harmonie l'un avec l'autre
英语
in harmony with each other
类同相召的字意分解
lèi
1:(形声。从犬,頪(lèi)声。从“犬”,因犬种类最相似。本义:种类)。
2:同本义。
3:又。
4:族类。
5:事例;条例。
6:缺点,毛病。
7:古祭名,祭天。
8:相似;像。
9:又。
10:类比;类推。
11:偏,不平。
12:大抵;大都。
tóng
1:(会意。从冃,从口。冃(mào),重复。本义:聚集)。
2:同本义。
3:相同,一样,共同(侧重于同样,齐一)。
4:参与;一起干某事。
5:共,共一个。
6:齐一;统一。
7:共同。到一处。
8:中国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六礼之一。每隔十二年,诸侯一齐来朝见天子叫“同”。
9:中国古代土地面积单位,地方百里为同。
10:中国古代爵一类的酒器。
11:引进共同行动者 。
12:给,为。
13:和,表示并列关系 。
14:姓。
tòng
1:——见“胡同”hútòng。
xiāng
1:交互;互相。
2:共同。
3:递相;先后。
4: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
5:表自称。
6:表对称。
7:表他称。
8:相差。
xiàng
1:(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2:同本义。
3:看相。
4:辅佐,扶助。
5:教导。
6:治,治理。
7:选择。
8:作某国或某人的相;使作相。
9:像。
10:人的外貌,相貌。
11:官名。
12:古代辅佐帝王的大臣。后专指宰相。
13:汉时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相当于郡太守。
14:赞礼者,主持礼节仪式的人。
15:古代的一种乐器。
16:农历七月的别名。
17:古地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安阳市西。
18:引盲人行走的人。
zhào
1:(形声。从口,刀声。本义:呼唤)。
2:召唤。用言语叫人来。
3:招致。
4:邀请。
5:征召来授予官职或另有调用。
6:感化和召唤。
7:召集。

类同相召,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lèi yǐng xiāng zhào)。abac式组合,类同相召意思是:形容物体或景象相类似,彼此呼应,常用来描述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的和谐美。 强调和谐统一,体现自然或人文景观的美感和协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