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道而驰 bèi dào ér chí

abcd式
拼音bèi dào ér chí
注音ㄅㄟˋㄉㄠˋㄦˊㄔˊ
繁体背道而馳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背道而驰的解释
形容两个人的行为或方向完全相反,就像背向而行一样。比喻目标、做法或原则上完全背离。
出处

1.

唐·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其余各探一隅,相与背驰于道者,其去弥远。”

2.

出自《礼记·檀弓下》:'孔子哭之,曰:“吾哭之,非为此也,为其背道而行也。”'
寓意
提醒人们在目标和方法上要保持一致,否则会导致失败或分歧。
列子

1.

小明和小红的学习方法背道而驰,最终成绩相差甚远。

2.

两个朋友的兴趣爱好背道而驰,渐渐地不再有共同话题。

3.

他们对项目的理解背道而驰,导致合作出现很多问题。

4.

小丽和小刚对未来的规划背道而驰,两人最终分道扬镳。

5.

他们的生活方式背道而驰,一个喜欢热闹,一个喜欢安静。

6.

道学先生于是乎从而禁之,虽然很象~,其实倒是心心相印。 ★鲁迅《坟·从胡须说到牙齿》

背道而驰的翻译
德语
in entgegengesetzte Richtungen gehen
日语
背道して進む
法语
aller dans des directions opposées
英语
go in opposite directions
背道而驰的字意分解
bēi
1:人用脊背驮。
bèi
1:(形声。从肉,北声。本义:脊背)。
2:同本义。
3:事物的后面或反面。
4:又。
5:正北堂屋。
6:背部对着或后部靠着。
7:转过身;背过。
8:反叛;背弃;违背。
9:离开。
10:避开,不让别人知道。
dào
1:(形声。从辵(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2:同本义。
3:道德,道义、正义。
4:道教的教义。
5:道教;道士。
6:路程;行程。
7:方式,方法;技能。
8:地域的区划名 。汉制,县有蛮夷的称“道”。后泛指一般行政区域。明清时指在省府之间设置的监察区。如“凤庐道”。
9:学术 或宗教教义。
10:指宇宙的本体及其规律。
11:方向;志向。
12:说,讲。
13:取道,经过。
14:引导,疏导。
15:料;想,以为。
16:从,由。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chí
1:(形声。从马,也声。本义:车马疾行)。
2:同本义。
3:又驱使。
4:疾行。
5:追逐。
6:向往。
7:消逝迅速。
8:传播。

背道而驰,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bèi dào ér chí)。abcd式组合,背道而驰意思是:形容两个人的行为或方向完全相反,就像背向而行一样。比喻目标、做法或原则上完全背离。 提醒人们在目标和方法上要保持一致,否则会导致失败或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