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不入 gé gé bù rù

abac式
拼音gé gé bù rù
注音ㄍㄜˊㄍㄜˊㄍㄜˊㄍㄜˊㄅㄨˋㄖㄨˋ
繁体格格格格不入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格格不入的解释
形容某人或某物与周围环境或其他人格格不入,显得不和谐、不协调。
出处

1.

《礼记·学记》:“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

2.

出自《汉书·王莽传》,原文为“格其身而勿入”,后演变为“格格不入”。
寓意
提醒人们要注意与环境的和谐,避免因不协调而产生隔阂。
列子

1.

他在新班级里总是显得格格不入,找不到可以聊得来的朋友。

2.

这件现代风格的家具放在古典装饰的房间里,显得格格不入。

3.

她的言谈举止和大家的风格格格不入,常常引起误会。

4.

这首歌的节奏和整场音乐会的风格格格不入,听众感到很不适应。

5.

他的穿着打扮在正式场合显得格格不入,引来了不少异样的目光。

6.

我本不知“运动”的人,所以凡所讲演,多与该同盟~。 ★《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

格格不入的翻译
德语
deplatziert
日语
場違い
法语
déplacé
英语
out of place
格格不入的字意分解
1:(形声。从木,各声。本义:树木的长枝条)。
2:同本义。
3:引申为格子。
4:栅栏。
5:法式;标准;规格。
6:箭靶子。
7:表明某词在一定上下文中与其它词之间意义关系的屈折变化形式(如主格、 宾格、 所有格)。
8:茖葱。山葱。
9:村落。
10:阻止;搁置。
11:纠正,匡正。
12:推究。
13:击打;格斗。
14:击杀;搏杀。
15:抗拒;抗御。
16:古书借“格”为“佫”。来到,到达。
17:大。
1:
1:(形声。从木,各声。本义:树木的长枝条)。
2:同本义。
3:引申为格子。
4:栅栏。
5:法式;标准;规格。
6:箭靶子。
7:表明某词在一定上下文中与其它词之间意义关系的屈折变化形式(如主格、 宾格、 所有格)。
8:茖葱。山葱。
9:村落。
10:阻止;搁置。
11:纠正,匡正。
12:推究。
13:击打;格斗。
14:击杀;搏杀。
15:抗拒;抗御。
16:古书借“格”为“佫”。来到,到达。
17:大。
1: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个尖头器具,尖头器具容易进入。本义:进来,进去)。
2:同本义。
3:参加, 加入。
4:交、交纳。
5:接纳;采纳。
6:与…相适应。
7:入朝,指属国、外国使臣或地方官员谒见天子。
8:到达。
9:侵入。
10:占据。
11:收入,进项。
12:古汉语声调之一——见“入声”。

格格不入,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gé gé bù rù)。abac式组合,格格不入意思是:形容某人或某物与周围环境或其他人格格不入,显得不和谐、不协调。 提醒人们要注意与环境的和谐,避免因不协调而产生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