噤口卷舌的解释
形容因为害怕或紧张而不敢说话,舌头打结的样子。
出处
1.
宋·苏洵《谏论下》:“迁其赏于不谏,迁其刑于谏,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2.
出自《左传·宣公二年》:'惧而不敢言,口噤舌卷。'寓意
提醒人们在面对压力或恐惧时需要保持冷静和勇气。
列子
1.
面对老师的质问,小明噤口卷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2.
当她看到鬼屋里的恐怖场景时,噤口卷舌地躲在朋友身后。3.
在辩论赛上,对手的犀利反驳让他噤口卷舌。4.
第一次上台演讲,他紧张得噤口卷舌,忘了所有准备好的内容。5.
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他噤口卷舌,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6.
至此几于~,而绝不敢复措其手足。 ★清·王韬《弢园文录·洋务下》噤口卷舌的翻译
德语
sprachlos und mit gebundener Zunge
日语
口をつぐんで舌を巻く
法语
muet et la langue nouée
英语
tongue-tied and speechless
噤口卷舌的字意分解
jìn
1:闭口。
2:关闭;封闭。
3:吃光喝完。
kǒu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3:出入通过的地方。
4:又。
5:又。
6:口才。
7: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8: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juǎn
1:(形声。从卩(jié,甲骨文象人曲膝而跪的样子),劵(juàn)声。(quǎn)本义:膝曲)。
2:把物弯转成圆筒形。
3:席卷。
4:衮服。古代贵族画卷龙图案的礼服。
5:断绝。
6:犹聚。
juàn
1:古时书籍写在帛或纸上,一部书可分成若干部分,每部分的文字自有起讫,后代仍用来指全书的一部分。
2:试卷。
3:裱好并带轴的书画等。
quán
1:膝盖弯曲。引申泛指弯曲。
2:诚恳。
3:美好的样子。
shé
1:(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
2:同本义。
3:代指言语。
4:指装在铃铎内的锤。亦指管乐器的簧。

噤口卷舌,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jìn kǒu juǎn shé)。abac式组合,噤口卷舌意思是:形容因为害怕或紧张而不敢说话,舌头打结的样子。 提醒人们在面对压力或恐惧时需要保持冷静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