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屈词穷 lǐ jù cí qióng

abac式
拼音lǐ jù cí qióng
注音ㄌㄧˇㄑㄩㄘˊㄑㄩㄥˊ
繁体理屈詞窮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理屈词穷的解释
形容在理论上已经讲得非常充分,再也说不出新的理由或话语。
出处

1.

《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2.

出自《汉书·贾谊传》,原句为“臣愚以为贾生之论,理屈词穷,不得已而为此言。”
寓意
提醒人们在辩论或讨论中要有充分的准备和理由,避免陷入无话可说的窘境。
列子

1.

辩论赛上,对手的观点犀利,他已经理屈词穷。

2.

在激烈的讨论中,他发现自己已经理屈词穷,只能沉默不语。

3.

面对老师的质疑,小明理屈词穷,只能低头认错。

4.

在法庭上,被告的律师已经理屈词穷,无法继续为其辩护。

5.

和朋友争论时,他发现自己理屈词穷,只好承认对方的观点。

6.

并不等候答复,而正如一般忽然陷于~的专横者一样,他立刻把最后一张牌摆出来了。 ★沙汀《呼嚎》

理屈词穷的翻译
德语
argumentativ erschöpft
日语
理屈詞窮
法语
à court d'arguments
英语
at a loss for words
理屈词穷的字意分解
1:(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2:同本义。
3:治理;管理。
4:整理,使有条理、有秩序。
5:又。
6:温习;熟习。
7:区分;辨别。
8:理睬,理会。
9:操理。
10:纹理;条理。
11:法律;司法官。
12:道理,义理。
13:又。
14:使者。
15:媒人。
16:狱官。
17:治理得很好。
1:(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2:同本义。
3:委屈;冤屈。
4:屈服。
5:治理,收治。
6:强迫。
7:理亏。
8:古邑名 。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省吉县北,盛产良马。
9:假借为“崛”。高起,突出。
10:假借为“倔”。直傲不屈。
1:(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2:同本义。
3:诗文中的词语。
4:状纸;诉讼。
5:文体名,诗歌的一种 。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6:说,告诉。
qióng
1:(形声。从穴,躬声。躬,身体,身在穴下,很窘困。简化字为会意,力在穴下,有劲使不出。本义:穷尽,完结)。
2:同本义。
3:贫穷,缺乏衣食钱财。
4:边远的。
5:特指不得志。
6:寻根究源。
7:揭穿。
8:终端;终极。
9:缺陷。
10:恶人。
11:身体。

理屈词穷,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lǐ jù cí qióng)。abac式组合,理屈词穷意思是:形容在理论上已经讲得非常充分,再也说不出新的理由或话语。 提醒人们在辩论或讨论中要有充分的准备和理由,避免陷入无话可说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