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冰履炭 jiàn bīng lǚ tàn

abac式
拼音jiàn bīng lǚ tàn
注音ㄐㄧㄢˋㄅㄧㄥㄌㄩˇㄊㄢˋ
繁体踐冰履炭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践冰履炭的解释
形容一个人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依然勇敢前行,象征坚毅和无畏的精神。
出处

1.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今臣与陛下践冰履炭,登山浮涧,寒温燥湿,高下共之,岂得离陛下哉?”

2.

出自《战国策·魏策》,描述魏国名将吴起在冰上行走,火炭上行走的典故,表现其不畏艰难的品质。
寓意
象征在极端困难和危险的环境中依然保持勇气和毅力,鼓励人们不畏艰难,勇敢前行。
列子

1.

小王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但他践冰履炭,坚持不懈,最终取得了优异成绩。

2.

尽管天气寒冷,登山队员们依然践冰履炭,勇敢地向山顶进发。

3.

在创业的道路上,他践冰履炭,克服了无数困难,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4.

小李在比赛中受伤,但他践冰履炭,坚持完成了比赛,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5.

在救援行动中,消防员们践冰履炭,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被困的人们。

践冰履炭的翻译
德语
die Elemente trotzen
日语
困難をものともせず
法语
affronter les éléments
英语
brave the elements
践冰履炭的字意分解
jiàn
1:(形声。从足,戋(jiān)声。本义:踩,践踏)。
2:同本义。
3:履行;实现。
4:登上,承袭。
5:依循,顺着。
6:灭除。
7:凭借。
bīng
1:(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2:同本义。
3:结冰,冻结。
4:使感到极冷。
5:清白,晶莹。
6:姓。
1:(会意。小篆字,从尸,即人;从彳(chì),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一般用“屦”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本义:践踏)。
2:同本义。
3:穿鞋。
4:登位。
5:实行。
6:开始担任职务。
7:鞋。
8:足。
9:领土,疆土。
tàn
1:(形声。从火,岸省声。本义:木炭)。
2:同本义。
3:火。比喻灾难;困苦。
4:姓。

践冰履炭,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jiàn bīng lǚ tàn)。abac式组合,践冰履炭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依然勇敢前行,象征坚毅和无畏的精神。 象征在极端困难和危险的环境中依然保持勇气和毅力,鼓励人们不畏艰难,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