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折不挠的解释
形容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坚持不懈的精神。
出处
1.
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2.
出自《后汉书·冯异传》,原文为“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后演变为“百折不挠”。寓意
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坚定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列子
1.
他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但始终百折不挠,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2.
她在事业上屡次受挫,但百折不挠,终于开创了自己的公司。3.
小明在比赛中多次失败,但他百折不挠,最终夺得了冠军。4.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多次被拒稿,但他百折不挠,最终出版了畅销书。5.
运动员在训练中多次受伤,但他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地努力。6.
汉阳民军总司令黄兴,系湖南长沙县人,向来主张革命,屡仆屡起,~。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回百折不挠的翻译
德语
unermüdlich trotz Widrigkeiten
日语
百折不撓
法语
inlassablement tenace face à l'adversité
英语
unyielding in the face of adversity
百折不挠的字意分解
bǎi
1:(会意。从一,从白。“白”假借为“百”。本义:数词)。
2:十个十。一百,100。
3:概数。言其多,许多的,众多的。
4:多种多样的;各种的。
5:所有;一切;凡。
6:增为百倍。
7:姓。
shé
1:使断成两截(如在变形应力或张应力下)。
zhē
1:倒过来倒过去。
zhé
1:(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2:同本义。
3:引申为曲折;弯。
4:反转;改变方向。
5:屈服;折服。
6:挫伤,挫折。
7:折合;抵当。
8:损失;减损。
9:毁坏。
10:汉字笔画名。
11:戏曲名词。元、明杂剧剧本中的一个段落,每剧大都四折 。其中可单独演出的一折,叫“折子戏”。
12:折叠。
13:转折;曲折。
14:姓。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náo
1:(形声。从手,尧声。本义:扰乱)。
2:同本义。
3:搅,搅动。
4:阻挠。
5:屈服。
6:弯曲。
7:弱。

百折不挠,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bǎi zhé bù náo)。abcd式组合,百折不挠意思是:形容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坚持不懈的精神。 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坚定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