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缩不前 wèi suō bù qián

abac式
拼音wèi suō bù qián
注音ㄨㄟˋㄙㄨˋㄅㄨˋㄑㄧㄢˊ
繁体畏縮不前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畏缩不前的解释
形容因为害怕或胆怯而不敢前进或采取行动。
出处

1.

宋·魏泰《东轩笔录》:“唐介始弹张尧佐,谏官皆上疏,及弹文彦博,则吴奎畏缩不前,当时谓拽动阵脚。”

2.

出自《论语·述而》:'子曰:'君子无所畏,小人畏缩不前。''
寓意
提醒人们要勇敢面对挑战,不要因为恐惧而止步不前。
列子

1.

面对未知的挑战,小明畏缩不前,最终错失了机会。

2.

在比赛中,他畏缩不前,结果被对手轻易击败。

3.

她畏缩不前,不敢尝试新的工作岗位。

4.

面对困难,团队中有人畏缩不前,影响了整体进度。

5.

他畏缩不前,不敢向心仪的女孩表白。

6.

尤其是她自己,起先虽然颇有~的心情,此时却已鼓起勇士临阵似的气慨了。 ★叶圣陶《平常的故事》

畏缩不前的翻译
德语
ängstlich zurückweichen
日语
恐れをなして進まない
法语
reculer craintivement
英语
shrink back
畏缩不前的字意分解
wèi
1:(会意。据甲骨文意思是鬼手拿杖打人,使人害怕。本义:害怕)。
2:同本义(对威势、威严的害怕)。
3:敬;敬服。
4:担心。
5:避开。
6:憎恶;怨恨。
7:死,古代指被兵器杀死。
8:弯曲处。
9:罪。
10:险恶的。
suō
1:(形声。从糸(mì),宿声。糸,细丝,与绳索有关。本义:捆束)。
2:同本义。
3:收缩。
4:退缩;退,减。
5:亏欠,不足。
6:滤酒去渣。
7:取,采取。
8:姓。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qián
1:(本义:前进)。
2:同本义。
3:引导。
4:进见。
5:剪裁。
6:前面,与“后”相对;正面。
7:与“后”相对,时间在先。
8:预先;事前。
9:目前。
10:箭竹。

畏缩不前,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wèi suō bù qián)。abac式组合,畏缩不前意思是:形容因为害怕或胆怯而不敢前进或采取行动。 提醒人们要勇敢面对挑战,不要因为恐惧而止步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