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忍不发的解释
形容忍耐而不发作,含蓄地忍耐某种情绪或不满。
出处
1.
宋·秦观《淮海集·石庆论》:“特以太后之故,隐忍而不发。”2.
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原句是'隐忍不发,深自韬晦'。寓意
强调在面对不满或困难时保持冷静和克制,体现一种内在的坚韧和智慧。
列子
1.
面对同事的误解,他选择隐忍不发,等待合适的时机解释清楚。2.
小明虽然对批评感到不满,但还是隐忍不发,继续努力改进。3.
在比赛中,尽管队友犯错,他依然隐忍不发,继续配合比赛。4.
面对不公平的待遇,她选择隐忍不发,希望通过努力改变现状。5.
虽然对结果不满意,但他还是隐忍不发,继续寻找解决方案。6.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9回:“太子心中好不怀恨,只碍着贵妃得宠,右相当朝,他还身处储位,未揽大权,故~。”隐忍不发的翻译
德语
schweigend ertragen
日语
我慢する
法语
supporter en silence
英语
to endure in silence
隐忍不发的字意分解
yǐn
1:藏匿;隐蔽。
2:隐瞒。
3:隐测,审度。
4:怜悯。
5:隐逸不出。
6:塞,堵塞。
7:隐没;熄灭。
8:精深;微妙。
9:用同“稳”(wěn)。安稳;稳定。
10:威重的样子,深沉稳重。
11:殷盛。
12:矮墙。
13:痛苦;疾苦。
14:隐居的人。
15:隐语。
16:隐衷,隐情。
17:櫽栝,矫正竹木弯曲的工具。
18:暗暗地。
19:姓。
rěn
1:(形声。从心, 刃声。本义: 忍耐、 容忍)。
2:同本义。
3:抑制; 克制。
4:愿意; 舍得。
5:认识,识别。
6:坚韧。
7:残忍;忍心;狠心。
8:怎;岂。
9:姓。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fā
1:(形声。本义: 放箭)。
2:同本义。
3:出发;上路。
4:打开;开启。
5:征发;征调。
6:发生;发出。
7:发布;宣告。
8:抒发;发泄。
9:派遣。
10:挖掘。
11:花开放。
12:送出;交付。与“收”相对;发出。
13:显现;显露。
14:揭露;暴露。
15:点燃;燃烧起来 褺。
16:除去;错乱。
17:效法,遵守。
fà
1:头发,人头上的毛 ?。
2:草木。
3:古代旐末形如燕尾的垂旒;旗帜的通称。
fèi
1:崩坏;停止。

隐忍不发,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ǐn rěn bù fā)。abac式组合,隐忍不发意思是:形容忍耐而不发作,含蓄地忍耐某种情绪或不满。 强调在面对不满或困难时保持冷静和克制,体现一种内在的坚韧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