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而学,壮而行的解释
意思是从小就开始学习,长大后能够有所作为。强调从小打下基础,长大后才能有所成就。
出处
1.
《孟子·梁惠王下》:“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2.
出自《论语·述而》,原文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寓意
强调从小打好基础,长大后才能有所作为,鼓励终身学习和实践。
列子
1.
小明从小就喜欢读书,父母常教育他要幼而学,壮而行。2.
张老师告诉学生们,要想将来有出息,必须从小努力学习,做到幼而学,壮而行。3.
李华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他一直坚持幼而学,壮而行。4.
王奶奶常对孙子说,要想将来有大作为,必须幼而学,壮而行。5.
公司的老总在演讲中提到,他小时候就懂得幼而学,壮而行的道理。6.
《孟子·梁惠王下》:“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幼而学,壮而行的翻译
德语
Jung lernen, reif handeln
日语
幼くして学び、壮年になって行う
法语
Apprendre jeune, agir en adulte
英语
Learn in youth, act in maturity
幼而学,壮而行的字意分解
yòu
1:(会意。从幺(yāo),从力。幺,小。年幼力小。本义:幼小) 同本义。
2:小孩儿。
3:爱护。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xué
1:(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2:同本义。
3:模仿。
4:讲述,说。
5:讲学。
6:学校 。又曾称学庐、学教、学馆、学堂、学宫、学院、学屋、学园。
7:学问。
8:学科;某一门类系统的知识。
zhuàng
1:(形声。从士,爿(pán)声。本义:人体高大,肌肉壮实)。
2:同本义。
3:豪壮;豪迈。
4:勇壮。
5:宏伟。
6:坚实,坚牢。
7:增强。
8:长成年,长大。
9:以…为壮美;赞赏。
10:伤
11:壮年 。中国古代称男子三十为壮。
12:灸法术语。
13:指艾炷灸中的计数单位。每灸一个艾炷,称为一壮。
14:指艾炷。如大壮灸,即指用较大的艾炷施灸,小壮灸即指用较小的艾炷施灸。
15:壮族的省称 。原作“僮”。

幼而学,壮而行,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òu ér xué, zhuàng ér xíng)。abac式组合,幼而学,壮而行意思是:意思是从小就开始学习,长大后能够有所作为。强调从小打下基础,长大后才能有所成就。 强调从小打好基础,长大后才能有所作为,鼓励终身学习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