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不达义的解释
形容语言表达不流畅,无法充分表达思想的意思。
出处
1.
语出《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2.
出自《论语·公冶长》:'辞达而已矣。'后人反其意而用之,形成此成语。寓意
提醒人们在表达时要注意清晰和准确,避免误解。
列子
1.
他在演讲时辞不达义,观众们听得一头雾水。2.
小明在作文中辞不达义,老师建议他多加练习。3.
讨论时,他总是辞不达义,无法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4.
她在辩论赛中辞不达义,结果输给了对手。5.
由于辞不达义,他在面试中未能给面试官留下好印象。6.
语言糊涂曰~。 ★清顾张思《土风录》卷十二辞不达义的翻译
德语
unklar
日语
言葉が通じない
法语
incohérent
英语
incoherent
辞不达义的字意分解
cí
1:(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2:同本义。
3:口供。
4:言辞;文辞。
5:又。
6:特指政令之词。
7:借口,口实。
8:中国古代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体裁,也叫赋,或辞赋并称。
9:说讲。
10:辞别;告别。
11:推却不受。
12:审讯。
13:遣去。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dá
1:(形声。从辵(chuò),羍声。本义:道路畅通)。
2:同本义。泛指畅通。
3:到达,通到。
4:通达事理;通晓,见识高远。
5:通晓事理,理解,明白。
6:荐举。
7:将意思表达出来。
8:通行的;共同的。
9:显达(地位高而有名声)。
10:地名 。今四川省达县。
11:形容物体相碰时发出的声响。
12:姓。
yí
1:(“仪”的古字)。
2:仪容;状貌。
yì
1:(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2:同本义。
3:情谊。
4:意义;意思。
5:名义上的。
6:善;美。
7:姓。

辞不达义,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cí bù dá yì)。abcd式组合,辞不达义意思是:形容语言表达不流畅,无法充分表达思想的意思。 提醒人们在表达时要注意清晰和准确,避免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