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糊其辞 hán hú qí cí

abcd式
拼音hán hú qí cí
注音ㄏㄢˊㄏㄨˊㄐㄧㄘˊ
繁体含糊其辭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含糊其辞的解释
形容说话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缺乏明确的表达。
出处

1.

宋·袁燮《絜斋集》第十八卷:“是非予夺,多含糊其辞;公则不然,可则曰可,否则曰否。”

2.

出自清代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这人说话,真是含糊其辞,令人费解。”
寓意
提醒人们在表达时应尽量清晰明确,避免误解和猜疑。
列子

1.

他在解释迟到的原因时含糊其辞,让人无法相信他的话。

2.

面对记者的提问,官员含糊其辞,引发了更多猜测。

3.

她在回答问题时总是含糊其辞,让人觉得她在隐瞒什么。

4.

商家在解释产品缺陷时含糊其辞,消费者对此表示不满。

5.

小明在描述事故经过时含糊其辞,导致调查困难重重。

6.

发表时候,为了避免反动政府检查,有的地方故意~,现在把它们弄明确了。 ★沙汀《短篇小说集·后记》

含糊其辞的翻译
德语
ausweichend sein
日语
はっきりしない
法语
être évasif
英语
be evasive
含糊其辞的字意分解
hán
1:(形声。从口,今声。本义:含在嘴里)。
2:同本义。
3:容纳;包含。
4:怀着不露;隐藏在内。
hàn
1:古时丧葬时放在死人口里的珠玉 。天子用玉,诸侯用璧,士用米贝。
1:(形声。从米,胡声。本义:同“餬”。稠粥) 同本义。
2:用粥填塞。比喻勉强维持生活。
1:涂抹或粘合使封闭起来
1:像粥一样的食物
2:欺骗,蒙混,敷衍
1:周年。
1:期限。
2:(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3:彼、他。
4:它。
5:他的。
6: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
7:也许;大概。
8:表示祈使。当,可。
9:将,将要。
10:表示诘问
11:极,甚。
12:如果,假设。
13:或许;大概。
14:还是。表选择。
15:又。
16:用作语助。
17:附着于形容词前、后,起加强形容的作用。
18:句中助词,无义,只增加一个音节。
19:又。
20:姓。
1:(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2:同本义。
3:口供。
4:言辞;文辞。
5:又。
6:特指政令之词。
7:借口,口实。
8:中国古代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体裁,也叫赋,或辞赋并称。
9:说讲。
10:辞别;告别。
11:推却不受。
12:审讯。
13:遣去。

含糊其辞,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hán hú qí cí)。abcd式组合,含糊其辞意思是:形容说话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缺乏明确的表达。 提醒人们在表达时应尽量清晰明确,避免误解和猜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