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尽意 yán bù jìn yì

abcd式
拼音yán bù jìn yì
注音ㄧㄢˊㄅㄨˋㄐㄧㄣˋㄧˋ
繁体言不盡儘意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言不尽意的解释
指语言不能完全表达内心的思想和感情。
出处

1.

《易·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2.

出自《周易·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寓意
强调语言的局限性,提醒人们在沟通时要注意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
列子

1.

他看到夕阳西下,心中感慨万千,言不尽意。

2.

面对美丽的风景,她觉得言不尽意,只能默默地欣赏。

3.

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往往是言不尽意的。

4.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作者的思想真是言不尽意。

5.

艺术作品的内涵总是言不尽意,需要观众自己去体会。

6.

病中作词一阙,调寄《菩萨蛮》,奉上文郎云杰翰座,谨望挽回春色。词不尽言,~。 ★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三折

言不尽意的翻译
德语
Worte können die Bedeutung nicht vollständig ausdrücken
日语
言葉では言い尽くせない
法语
les mots ne peuvent pas exprimer pleinement le sens
英语
words cannot fully express the meaning
言不尽意的字意分解
yán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7:陈述;叙述。
8: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9:说明。
10:话,言语,口语。又特指怨言、谤言。
11:言论;见解;意见。
12:言辞;辞令;辞章。
13:政令;号令。
14:誓言;盟辞;约言。
15:建议;主意;计策。
16:学说;主张。
17:言语或文章中的字。
18: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19:著作。
20:无义,用于句中或句首,作语气助词。
21:姓。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jǐn
1:(尽为“儘”和“盡”的简化字)。
2:任凭,纵使。
jìn
1:(尽原为“盡”的俗字;今为“盡”的简化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表示手持刷子洗刷器皿。盛东西的器皿只有空了才能洗刷。本义:器物中空) 同本义。
2:竭;完;没有了。
3:达到极限。
4:死。
5:努力完成。
6:追问。
7:消灭;消失。
8:全部,都。
9:姓。
1:(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2:同本义。
3:意志;愿望。亦引申为志向。
4:胸怀;内心。
5:情意;感情。
6:意气; 气势。
7:意图。
8:神情、态度。
9:意料;猜测。
10:怀疑。

言不尽意,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án bù jìn yì)。abcd式组合,言不尽意意思是:指语言不能完全表达内心的思想和感情。 强调语言的局限性,提醒人们在沟通时要注意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