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身而出的解释
形容在危急关头勇敢地站出来,挺身而出,表现出无畏的勇气和担当精神。
出处
1.
《旧五代史·周·唐景思传》:“后数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2.
出自《汉书·贾谊传》:'欲以身徇社稷,挺身而出,以救苍生之命。'寓意
强调在关键时刻勇敢站出来,表现出勇气和责任感。
列子
1.
在朋友遇到困难时,他总是会挺身而出,帮助解决问题。2.
当看到有人在公交车上晕倒时,她立刻挺身而出,施以援手。3.
小区里有小偷出没,邻居们挺身而出,共同守护家园。4.
在学校的辩论赛上,他挺身而出,勇敢地为自己的观点辩护。5.
当看到有人欺负同学时,他挺身而出,维护正义。6.
有的~,被关在拘押所里。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挺身而出的翻译
德语
mutig vortreten
日语
勇気を持って立ち上がる
法语
se porter volontaire courageusement
英语
step forward bravely
挺身而出的字意分解
tǐng
1:(形声。从手,廷声。本义:拔出)。
2:同本义。
3:生出;生长。
4:动摇。
5:直,伸直,撑直。
6:睡 。
7:使身体处于直立状态 。
8:勉强支撑 。
9:突出 。
10:忍受痛苦 。
11:前进。
12:顶住,抵抗 。
13:脱身 。
14:如:挺走(退走);挺逸(脱逃)。
15:杰出;特出。
16:直率。
17:生硬 。
18:非常 。
19:颇,相当 。
20:用于某些挺直物。
shēn
1:(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2:同本义。
3:物件的主体部分。
4:自己,自身。
5:生命,性命。
6:地位或身分。
7:毕生,一辈子。
8:亲身,亲自。
9:怀孕。
10:体验。
11:担当。
12:担任。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chū
1:(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2:同本义。
3:引申为出入的“出”。出去,出来,与“入”相对。
4:出现;显露。
5:生产;产生。
6:高出;超出。
7:使出;拿出;取出。
8:发出,发布。
9:逃亡。
10:经过,穿过 。 如:出边(渡越边境)。

挺身而出,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tǐng shēn ér chū)。abcd式组合,挺身而出意思是:形容在危急关头勇敢地站出来,挺身而出,表现出无畏的勇气和担当精神。 强调在关键时刻勇敢站出来,表现出勇气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