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事宁人的解释
形容做事简单省力,不愿与人发生争执,宁愿退让的人。
出处
1.
清·王士禛《居易录谈》卷上:“[御制]诗云:‘锦缆无劳列画艭,桡自受倚船窗,勤民不惮周行远,早又观风向浙江。’此诗尤可仰见省事宁人之意。”2.
出自《论语·卫灵公》中的“省事则宁人”,意思是说,简化事务可以使人安宁。寓意
强调做事简单、与人为善、追求和谐的处世态度。
列子
1.
他总是省事宁人,遇到小矛盾时总是选择退一步海阔天空。2.
在家庭聚会上,她省事宁人,主动承担了所有的准备工作。3.
同事之间有小摩擦,他总是省事宁人,避免争执。4.
邻居家的孩子吵闹,他省事宁人,选择了不予理会。5.
在朋友圈中,他省事宁人,总是以和为贵解决问题。省事宁人的翻译
德语
leicht zu handhaben und friedliebend
日语
穏やかで平和を愛する
法语
facile à vivre et aimant la paix
英语
easygoing and peace-loving
省事宁人的字意分解
shěng
1:(会意。从眉省,从屮(chè)。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观察草。(xǐng)本义:察看)。
2:王宫禁署,禁中。
3:官署名称。
4:行政区域名 。元代中央置中书省,于各路设行中书省,称为行省。明代改行省为布政使司,自后即以省为地方行政区域的通称。
5:灾祸;过失。
6:减少;精简。
7:节约。
8:免除;非除。
xǐng
1:同本义。
2:检查。
3:探望,问候(多指对尊长)。
4:明白。
5:醒悟。
shì
1:(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2:同本义。
3: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
4:职业。
5:事情。
6:事业。
7:事故,事件。
8:典故;故事。
9:情况,情形。
10:侍奉;供奉。
11:做,从事。
12:使用;役使。
13:奉行。
14:治理;办理。
15:任用。
16:件;副。
níng
1:(本作“寍”。从宀(mián),从心,从皿。表示住在屋里有饭吃就安心了。后世假“寧”为“寍”,“寧”行而“寍”废。今用“宁”字作“寧”简化字。“宁”本读zhù,是“贮”的本字。本义:安宁,平安)。
2:同本义。
3:平静;宁静。
4:已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也泛指省亲。
5:守父母之丧。
6:返回,回。
7:
8:姓。
nìng
1:宁可;宁愿。
2:岂;难道。
3:又。
4:姓。
zhù
1:贮藏;积聚。本作“宁”
2:久立。后作“佇、竚”,简化为“伫”。
3:古代宫殿的门与屏之间。
rén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同本义。
3: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4:别人,他人。
5:民,百姓。
6:指成年人。
7:伴侣。
8:果仁
9:仁爱。
10:每人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省事宁人,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shěng shì níng rén)。abac式组合,省事宁人意思是:形容做事简单省力,不愿与人发生争执,宁愿退让的人。 强调做事简单、与人为善、追求和谐的处世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