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事宁人 xī shì níng rén

abcd式
拼音xī shì níng rén
注音ㄒㄧㄕˋㄋㄧㄥˊㄖㄣˊ
繁体息事寧人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息事宁人的解释
息事宁人指的是平息纠纷,使大家和睦相处,避免争端进一步扩大。常用来形容处理矛盾冲突的态度和方法。
出处

1.

《后汉书·章帝纪》:“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息事宁人。”

2.

出自《史记·魏世家》,原文为'魏惠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恐国家之有 worry也,吾将听子之言,息事宁人。”'
寓意
息事宁人倡导和谐共处,提醒人们在面对矛盾时应采取宽容与和平的态度。
列子

1.

面对邻里之间的矛盾,小王总是劝大家息事宁人,保持和睦。

2.

在家庭聚会上,妈妈总是提醒大家息事宁人,不要因为小事争吵。

3.

小张在朋友之间起了争执,他选择息事宁人,避免了进一步的冲突。

4.

在公司内部,经理总是鼓励员工息事宁人,共同解决问题。

5.

当同学之间发生误会时,老师会建议他们息事宁人,继续友好相处。

6.

我承认我是抱着“~”的苦衷来接受它的。 ★闻一多《四杰》

息事宁人的翻译
德语
Streitigkeiten beilegen und Frieden fördern
日语
争いを鎮めて平和を促進する
法语
apaiser les conflits et promouvoir la paix
英语
to settle disputes and promote peace
息事宁人的字意分解
1:(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2:同本义。
3:叹气。
4:停止,停息。
5:休息。
6:滋息;生长。
7:平息。
8:消除。
9:熄灭;消失。
10:气息,呼吸时出入的气。
11:利息,利钱。
12:消息。
13:亲生子女。
14:春秋时诸侯国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息县北。
15:姓。
shì
1:(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2:同本义。
3: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
4:职业。
5:事情。
6:事业。
7:事故,事件。
8:典故;故事。
9:情况,情形。
10:侍奉;供奉。
11:做,从事。
12:使用;役使。
13:奉行。
14:治理;办理。
15:任用。
16:件;副。
níng
1:(本作“寍”。从宀(mián),从心,从皿。表示住在屋里有饭吃就安心了。后世假“寧”为“寍”,“寧”行而“寍”废。今用“宁”字作“寧”简化字。“宁”本读zhù,是“贮”的本字。本义:安宁,平安)。
2:同本义。
3:平静;宁静。
4:已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也泛指省亲。
5:守父母之丧。
6:返回,回。
7:
8:姓。
nìng
1:宁可;宁愿。
2:岂;难道。
3:又。
4:姓。
zhù
1:贮藏;积聚。本作“宁”
2:久立。后作“佇、竚”,简化为“伫”。
3:古代宫殿的门与屏之间。
rén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同本义。
3: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4:别人,他人。
5:民,百姓。
6:指成年人。
7:伴侣。
8:果仁
9:仁爱。
10:每人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息事宁人,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xī shì níng rén)。abcd式组合,息事宁人意思是:息事宁人指的是平息纠纷,使大家和睦相处,避免争端进一步扩大。常用来形容处理矛盾冲突的态度和方法。 息事宁人倡导和谐共处,提醒人们在面对矛盾时应采取宽容与和平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