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不郎,秀不秀 láng bù láng, xiù bù xiù

abac式
拼音láng bù láng, xiù bù xiù
注音ㄌㄤˊㄌㄤˊㄅㄨˋㄅㄨˋㄌㄤˊㄌㄤˊㄒㄧㄡˋㄒㄧㄡˋㄅㄨˋㄅㄨˋㄒㄧㄡˋㄒㄧㄡˋ
繁体郎郎不不郎郎秀秀不不秀秀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郎不郎,秀不秀的解释
形容某人或某事物的外表或表现既不像狼那样凶猛,也不像秀才那样文雅,常用来表示某人或某事物的状态不明确、不典型。
出处

1.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郎不郎时秀不秀,长衣一领遮前后。”

2.

该成语来源不详,可能是民间俗语的演变。
寓意
提醒人们在评价事物时要注意其特征的明确性和典型性。
列子

1.

小明的画既不像抽象派也不像写实派,真是郎不郎,秀不秀。

2.

这个菜的味道既不咸也不淡,郎不郎,秀不秀。

3.

他的演讲既不激情澎湃也不平淡无奇,真是郎不郎,秀不秀。

4.

这个设计既不现代也不传统,郎不郎,秀不秀。

5.

她的歌声既不高亢也不低沉,郎不郎,秀不秀。

6.

你这样人,种火又长,拄门又短,~。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

郎不郎,秀不秀的翻译
德语
weder Wolf noch Gelehrter
日语
狼でもなく秀才でもない
法语
ni loup ni érudit
英语
neither wolf nor scholar
郎不郎,秀不秀的字意分解
láng
1:(形声。从邑,良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邑名。在今山东金乡县境)。
2:古地名。春秋鲁邑。
3:在今山东省鱼台县东北,是费伯的食邑。
4:在今山东省曲阜县附近。
5:郎,古廊字。原指宫殿廷廊,置侍卫人员所在。官名。
6:旧时妇女对丈夫或情人的昵称。
7:汉魏以后少年的美称。
8:旧时对一般男子的尊称。
9:仆人称主人为郎。
10:又。
11:室外有顶的过道。
12:朝廷。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láng
1:(形声。从邑,良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邑名。在今山东金乡县境)。
2:古地名。春秋鲁邑。
3:在今山东省鱼台县东北,是费伯的食邑。
4:在今山东省曲阜县附近。
5:郎,古廊字。原指宫殿廷廊,置侍卫人员所在。官名。
6:旧时妇女对丈夫或情人的昵称。
7:汉魏以后少年的美称。
8:旧时对一般男子的尊称。
9:仆人称主人为郎。
10:又。
11:室外有顶的过道。
12:朝廷。
xiù
1:(会意。石鼓文,上为“禾”,下象禾穗摇曳。本义:谷物抽穗扬花)。
2:同本义。
3:草类结实。
4:成长。
5:美好,秀丽(指人的容貌姿态或景物,重于内在的气韵)。
6:茂盛。亦指茂盛的草木。
7:特异;优秀。多指人品德美好。
8:草木之花。
9:宋、明间对官僚贵族子弟和有财势者的称呼。

郎不郎,秀不秀,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láng bù láng, xiù bù xiù)。abac式组合,郎不郎,秀不秀意思是:形容某人或某事物的外表或表现既不像狼那样凶猛,也不像秀才那样文雅,常用来表示某人或某事物的状态不明确、不典型。 提醒人们在评价事物时要注意其特征的明确性和典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