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伦不类 bù lún bù lèi

abac式
拼音bù lún bù lèi
注音ㄅㄨˋㄅㄨˋㄌㄩㄣˊㄅㄨˋㄅㄨˋㄌㄟˋ
繁体不不倫不不類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不伦不类的解释
形容不像这类也不像那类,混杂不纯或不伦不类的情况。常用于形容某事物的不协调或不恰当。
出处

1.

明·吴炳《疗炉羹·絮影》:“眼中人不伦不类,阱中人不伶不俐。”

2.

出自《庄子·逍遥游》:'不龟手之药,无所用之。'后世引申为不伦不类。
寓意
提醒人们在做事或表达时要保持协调和一致性,避免不恰当的混杂。
列子

1.

他穿了一件不伦不类的衣服,既不正式又不休闲,看起来很怪异。

2.

这幅画的颜色搭配得太不伦不类,完全没有美感。

3.

这个故事的情节发展得太不伦不类,让人摸不着头脑。

4.

他们的合作方式不伦不类,导致项目进展缓慢。

5.

这道菜的味道不伦不类,既不像是中餐也不像是西餐。

6.

王夫人听了,早知道来意了。又见他说的~,也不便不理他。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

不伦不类的翻译
德语
weder Fisch noch Fleisch
日语
不倫不類
法语
ni chair ni poisson
英语
neither fish nor fowl
不伦不类的字意分解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lún
1:(形声。从人,仑(lún)声。本义:辈,类)。
2:同本义。
3:条理,顺序。
4:人伦,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伦常,纲纪,封建礼教规定的人与人之间正常关系,特指尊卑长幼之间的关系。
5:道理,义理。
6:意义。
7:
8:顺其纹理。
9:类比,匹敌。
10:议论。
11:姓。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lèi
1:(形声。从犬,頪(lèi)声。从“犬”,因犬种类最相似。本义:种类)。
2:同本义。
3:又。
4:族类。
5:事例;条例。
6:缺点,毛病。
7:古祭名,祭天。
8:相似;像。
9:又。
10:类比;类推。
11:偏,不平。
12:大抵;大都。

不伦不类,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bù lún bù lèi)。abac式组合,不伦不类意思是:形容不像这类也不像那类,混杂不纯或不伦不类的情况。常用于形容某事物的不协调或不恰当。 提醒人们在做事或表达时要保持协调和一致性,避免不恰当的混杂。